以读为本
问题解决
小学高段语文精读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读为本,问题解决,是我们创建的小学高段语文精读课教学模式。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这一模式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符合母语学习特点,遵循了思维科学规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现从模式意义,模式阐释,适用范围和课例演绎等方面给予介绍。
一、模式意义
以读为本,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读为本,就是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精读课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以读为本,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精读课教学中的落实。
(二)遵循思维科学规律
思维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当然也是阅读能力的核心。问题解决是思维科学理论的重要策略。在以读为本的前提下,遵循思维科学规律,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围绕问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想象和体验,达到理解文本,体会思想情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模式阐释
以读为本,是精读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培养精读能力的目的。同时,它又是一种基本的教学策略,以朗读和默读作为基本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潜心读书作为教学活动的本体。
问题解决,解决的包括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对文本的创造性的理解。
以读为本的问题解决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问题的孕伏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精读课中问题的形成也要有个过程,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课的导入和初读课文是问题的孕伏期。这一阶段,不要急着让学生提问题,老师也不要急着抛出问题。应该要求学生静心读书,有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学生各自竭尽所能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而不是对文本还没有多少感知就急着质疑问难,或忙着根据老师的问题寻找答案。这是此模式的一个鲜明特点。我们的实践说明,热衷于后者,会养成学生浮躁的读书心态。在问题的孕伏期,学生要尽己所能解决部分字词,初步把握文意,初步了解文本的叙述顺序,初步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甚至还可以尝试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读书方法或是边轻声朗读边思考,或是边默读思考,边在书上画注。
(二)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的问题,要引导归纳整理,并帮助明确主要问题。估计学生解决主要问题有困难的,老师可适当补充铺垫题。对在解决主要问题过程中能解决的其他问题,留待后面解决,否则可先解决。
(三)问题的解决
对梳理出的主要问题要重锤猛敲,腾出充裕的时间、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主要问题可能是文本的思想内容的感悟,要解决的是文本理解上的重点和难点;也可能是表达方法的领悟和迁移运用;还有可能是优美词句的积累。主要问题可能是1-2个,也可能多达3-4个。主要问题的解决视问题类型而定,问题类型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属于思想感情的领悟的,可以综合运用重点词句品味法、生活经验联系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和感情朗读法等;属于表达方法的领悟和运用的,可以用比较法和模仿法;属于文意的把握的,可用整体把握法或信息筛选法等。
三、模式适用范围
以读为本,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既适用于叙事特点鲜明的文章,也适用于抒情性很浓的文章,还适用于说明文或其他形式的科普文章。根据文章不同特点,在问题的解决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抒情色彩浓的,可指导多朗读,多体验,多想象;叙事特点鲜明的记叙文或说明文,可引导学生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四、课例演绎
下面以《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一模式。
(一)补充背景、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后简介孙膑
(二)指导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思考。
2、指名读全文。
3、了解阅读情况:
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叙述顺序,生字的音、形,部分生词的意思等。)
(上述两个环节,指导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而不是急着要求学生质疑问难。)
(三)质疑问难,抓住重点
1、学生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2、梳理问题,抓住重点,给予铺垫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有(1)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妙计?(3)田忌赛马这件事可以给人什么启发?
学生直接探究上述三道题,估计有较大难度,可考虑补充铺垫题:两次赛马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在完成铺垫题的基础上,上述三道题即可迎刃而解。
(在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提问题,能把问题集中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对有的主要问题,缺少铺垫的,老师要帮助过渡。)
(四)指导精读,问题解决
1、学生带着铺垫题读书、思考,老师提示学生要把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自己在课本上画注。
2.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主要有三处相同:
①两人的马没换。
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处不同:
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
③人物心情不同:
3.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
①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
②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
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③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理解比赛规则各自。
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4、讨论主要问题1: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要求学生既要说出自己的意见,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说依据。
小结:妙在调整了田忌的马的出场顺序。在齐威王马的出场顺序没调整的情况下,孙膑让田忌调整马的出场顺序,就已经胜券在握,道理就是用自己最弱的马去和对方最强的马竞赛,然后两次用强的马去和对方次一点的马比赛,,可以形成一负两胜的结局。
4、讨论主要问题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妙计?
老师可予适当提示:第一次赛马,孙膑在做什么?
小结:善于观察,又能认真分析,是孙膑能想出妙计的主要原因。
5、讨论主要问题3:你从田忌赛马这件事受到什么启发?
应鼓励有创意的理解:如,从孙膑的妙计中得到什么启发;从齐威王的失败中可以汲取什么教训等。
(五)积累语言
1、理解后分角色练习朗读。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多读几遍,课后摘录在本子上。
(问题解决的重点是课文内容的理解,主要方法是反复读书、揣摩、比较和分析,操作要领是在寻求问题解决时要突出以读为本。)
(六)课后延伸
1、布置试验作业:
你们想过吗,还有没有其他调换方法?
课后自己试验以下。可拿一张纸,写上上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调换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输,用√表示赢。把试验结果和同学交流,想想从中你们悟出什么。
(有四种调换方法,田忌均输两场,胜一场。说明赛场上的第二次比赛,孙膑选择的是最佳方案。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才是制胜之道。)
2、布置小练笔
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课后延伸是对课内问题解决的补充,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