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引导学生个性解读

引导学生个性解读

引导学生个性解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提倡个性化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因素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所谓个性解读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的过程。

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自己见解,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如我国先哲孟子强调心之官则思,又如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指出: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硬在他采取我们的看法。

早在15世纪的苏格兰W德拉蒙德说过:不愿思考推理的人是顽固的,不会推理思考的人是愚昧的,不敢思考推理的人是奴隶。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

一、解放思维,使学生敢想

在弘扬学生主体的实践中,对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不少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如何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却少有涉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的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这是已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的。

要使学生敢想,老师就必须热情鼓励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对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哪怕是丁点儿的伤害。正如美国学者奥尔科特所说:真正的教师保护着学生,不使其受他人的影响。

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首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如教学中老师的反馈不要过早,以保证学生能在不受老师的影响下作深入的思考;老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要过早表态,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以保证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从而认识各种见解的价值。其二,在学生的认识发生错误时,老师更要明确: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任何思想都是宝贵的,对学生不指责,更不嘲讽,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由他们自己纠正不正确的想法,自己悟出正确的见解。

二、教思维方法,让学生会想

宋代学者陆世仪说过: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意思是说独立的见解是想出来的,不去想就谈不上什么见解。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学生的独立见解就会如不竭的山泉汩汩流淌。

1.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如《挑山工》一课,在引导学生比较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走路方式、速度和结果,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坚持到底)后,老师可启发学生:还可以从什么方面去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如果从登山的目的去比较,就会得出另一种认识。挑山工以挑货上山为谋生手段,当然得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是以登山为休闲方式,当然是走走停停。目的不同,行为方式也就不同。

2.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去思考

发散思维提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它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一种想法,而是广开思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对问题作出多种答案。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一句鲁迅先生说的话: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作为问题的思考起点,进行质疑:这句话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思考?引导学生就这句话沿着不同角度进行思索:(l)从字面来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从语气来看,说这句话时,鲁迅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3)从上下文看,这句话揭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4)从表达手法来看,四周围黑洞洞指的是什么?谁会碰壁?为什么要这么说?(5)从说话对象来看,面对一个孩子纯真的发问,鲁迅先生能将反动派对他的迫害,明明白白告诉她吗?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她意会呢?(6)从时代背景来看,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如此发问,学生理解这句话有了一种多侧面、多方位的思维出发点。又如《月光曲》一文中,听了贝多芬的曲子,盲姑娘激动地问道: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吗?可贝多芬没有回答。此处就可以设问: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请多角度进行思考。即提示学生从性格人品、心理感受、特定氛围、触发灵感、进入创作情境等方面进行思考。这类发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在理解语言上发表一些新颖、独特的见解。

3.从非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

爱因斯坦根据自己的科学实践,深有感触地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这直觉和灵感就是非逻辑思维。

小学生也可以运用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不像思维那样严谨,没有经过明显的推理过程就直接提出结论。在直觉思维过程中,主体不能明确它是怎样进行的,也不能用语言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但是它在认识事物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学生许多不同一般的见解都是直觉思维的产物。

如《落花生》的点精之笔: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在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写法的匠心所在之后,可引导学生作逆向性思考: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有什么不好?这样反思能赋予文章以新的意义,在理解与借鉴上会有所突破。这是因为逆众与开拓往往得互为因果的。又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一段: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有学生问:邱少云烈火烧身一声不吭,难道他不疼吗?他是怎么忍受得了的?在我的点拨下,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认识到文章这样描写有以下作用:(1)显示了邱少云顽强的毅力、坚强的革命意志;(2)表现了邱少云顾全大局,为了革命利益不惜献身的崇高精神;(3)点明了这节的开头的为了为了为了这组排比句正是英雄这样做的力量源泉,体现他高度的政治觉悟。

对学生直觉思维得出的见解,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能把见解清楚地表达出来。

小学生直觉思维,经常无意识地运用联想的方法,如看到冰河解冻,就会想到冬去春来,想到万物复苏。因此要经常引导学生联想,以利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三、激欲励志,让学生肯想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激欲,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英国学者约翰逊说过:人生是从需要走向需要的进程,而不是从满足走向满足的过程。要使学生勤于思考,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就必须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对新知的渴望。

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首先是要启发学生乐于质疑,欲求真智,必先疑之,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凡事都创根问底。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就会永远有刨根问底的劲头。其二,思考即生活,要鼓励学生把思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享受思考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其三,要鼓励学生以思考为荣,以有自己的见解为荣,除了思想以外,我别无财产,但这就是使我满足的巨大财富。

励志,就是磨励意志。美国著名学者爱默生说过:世界上最艰苦的事是什么?是思想。思想的果实是甜的,但思考的过程却是苦的。没有刻苦的精神,思考就会深入不下去,甚至半途而废。在学生想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再给时间让他们思考。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只有苦的砥砺,它才能孕育和开放。

总之,只要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学生就会逐步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并乐于表达出来。在不同见解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像种子那样萌芽成长成参天大树。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