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苦学好,还是乐学好,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乐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苦学?苦者,刻苦也;苦学,即刻苦地学习。乐学呢?乐者,快乐也;轻松地学习,即为乐学。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又如何能统一起来?
学生读书上课,在大纲上规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天天要做,还有教师时时在督促。越是自己不喜欢的教学内容,越要努力钻研,否则就学不懂。知识就像链条,哪里掉了一环,要接上去不知要多花几倍力气。读书求学,自然要受纪律的约束,受教学规律的支配,由不得自己任性。兴之所致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是学生尤其不是小学生应有的读书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是苦,否则完不成学习任务。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如此说来,苦学是教学规律的必然,而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因应试教育应运而生的题海战术,使学生苦不堪言。现在教学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尚未全部清除。因此,有人一看提倡苦学,就联想到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因而竭力反对。其实,这些人不理解苦学的真谛。
什么是苦学的真谛呢?起码它应包括三个内容?:其一是专注,能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读书;其二是刻苦,绞脑汁,肯钻研,
不为学习上的任何困难所吓倒;其三是有韧性,把学习坚持到底,十几年如一日。
人生百年,从孩提时起培养苦学的精神和习惯,不仅是完成各学段学业的保证,而且能终生受益。
促使学生苦学,又从何入手呢?
一、学习目的性教育
对学习目的性认识的越清楚,越能自觉刻苦地学习。学习目的性各年级都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不同年级可以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重点。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应是经常性的话题。如,学语文与学其他课的关系,学语文与长大后参加工作的关系,甚至语文与爱国的关系等。记得教四年级语文时,笔者曾讲过一个对联故事(传说,一个清朝爱国文人用对联怒斥八国联军头目。八国联军头目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在座;爱国文人对的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犯边),直到初中的一次作文竞赛《老师教我爱语文》,笔者原班级中的一个同学获一等奖,作文中描述了这个对联故事给他的教育。可见,让学生明白学语文的重要,其意义有多么深远。
二、克服困难的教育
要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训练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是培养苦学精神的必由之路。
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应落实到课堂上和作业上。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克服思维障碍,理解课文,读熟课文;作业前要进行答题指导,促其养成答题时认真思考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和对难题不轻易放手的习惯。
此外,榜样教育对学生克服困难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苦学是违反儿童的天性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才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因此,在培养学生苦学精神时,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轻松些,乐意自己去学,做到寓苦学于乐学之中,在乐学中培养苦学精神。
在使学生乐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根据学科特点,挖掘乐学因素,培养学习兴趣。
编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文辞优美。这些课文,有的形象鲜明,有的意境悠远,有的蕴含哲理,有的情真意切,更多的是达到了形、意、神的高度统一,使人百读不厌。因此,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乐学开始,最终落实到苦学。
根据语文特点,把学生引入乐学的境界,主要方法有立形、入境、悟理、体情等四种。①立形,即立其形象。要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再造想象,使文中的形象在头脑中活起来,像过电影似的,如见其人,如观其景,如睹其物。②入境,即进入意境,不同形象的组合,组成全新的意境。诗歌、散文,只有进入意境,才能读出味来。我们应在立形的基础上入境,通过朗读、语言描述,重点词句的揣摩,思路的探索等,进入文章的意境。③悟理,即领会道理。对蕴含哲理的课文,如童话、寓言类,要在立形、入境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意象所要阐明的道理。④体情,即体会思想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能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哀乐,能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读课文时有哭、有笑、有喜、有忧。读到这种境界,学生不喜欢语文是不可能的。
2.改进教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使学生乐学,必须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内就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而不必在课外还要花很多时间做很多练习才能勉强掌握。假如在课内,学生要耐着性子听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或无目标、无指导放羊式的自学,课外却要跌入题海中,学生又怎么能乐得起来呢?
使学生乐学,还必须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开足课程,使不同的阅读材料和不同的学科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大脑。信息源的多极化,能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功夫在诗外吧!
综上所述,苦学与乐学是可以达到辩证统一的。我们可着眼于苦学精神的培养,从乐学入手,到一定阶段,学生有了学好语文的志趣,即使是苦学,他们也会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