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内实施素质教育,根本的目的是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吸取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创设了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本人在近几年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探索以初读精精感倩读复读四步走为基本框架模式的学生自学方法,并从中渗透合作学习诸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现将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内容。(合作方法:独立思索概括,组内探讨交流)
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独立思考课文写什么,主要讲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并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如何分段及交流归纳的段意,在互相修正后再在班内汇报交流。这样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尤其是能消除后进生的依赖性,并使他们从中学习到其他同学分段、归纳段意的方法。
第二步,精读,理解课文重点。(合作方法:组内合作质疑,组间合作释疑)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叙述顺序,进入段的学习时,可直接进入重点段落的学习,也可逐段学习。具体学法是:先用指名读、分组读等形式朗读每一段;然后利用组内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学习这一段时弄不懂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小组长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后面向全班提出。经各组相互补充、讨论解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通过第一步初读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急切想知道借箭的经过如何。这时应顺应学生心理,直奔借箭经过这一段进行学习。在指名朗读这一段后,即进行组内合作学习,经过讨论交流,将疑难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为什么不敢轻易派兵出来?诸葛亮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准?向全班提出,再通过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可适当点拨。如在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准时,小组间发生了争论。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之所以算得准是因为他的脑子聪明,有的则认为是巧合。面对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再次阅读这一段后稍作了点拨:‘大雾漫天’、顺风顺水’这都到哪一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从哪里来的?学生一下恍然大悟,体会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与他广博的知识是分不开的,这也正是他神机妙算的原因。对段落较多的课文,可按段分组,每一小组对具体一段进行质疑,然后组间合作释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巡视中发现共性的、能突出课文重难点而学生没有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在班内提出,让学生反复阅读内容,老师再精讲点拨或通过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等多边合作突破重难点。
这一步是学生主动性发挥得最充分的一步。通过自能提问,自主释疑,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思维被不断引向深入,尤其是在组间合作释疑时,连平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愿望,课堂上时常出现争论、辩论等高潮场面,极大地激活了学生思维。但教师也要注意宏观调控,能放能收,使课堂秩序活而不乱。
第三步,感情读,感悟文章中心。(合作方法:同桌合作品读,全班交流体会)
在对课文重点词句进行质疑、释疑的深入理解后,学生的兴趣已高度集中。这时趁热打铁,让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最受感动的地方,或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或景物特点的描写,或文章的中心句、过渡段等,然后让同桌互读互评,最后再在班内指名朗读并说说从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使文章中心在感情朗读中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体会出来,内化吸收。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学生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法庭上的表现、语言进行充满感情的朗读,既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沉着冷静的斗争精神,也使革命理想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于学生的思想当中。
第四步,复读,学习写作方法。(合作方法:小组讨论小结,师生合作归纳)
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应在读写结合上。教材只是个例子,读是为了会写,也就是让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在深入理解了教材内容后,让小组成员再次速读课文,在组内互相交流自己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然后进行小结、归纳,在班内汇报交流;最后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共同归纳出课文的典型写作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练习应用。如学习《桂林山水》后,可当堂安排一个小练笔《黑河的水》,让学生仿写;也可以须采取课后练习的形式。从而做到读写不分家,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样,既创设了一个非常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又使其学生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地开阔,从而为提高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