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那年开学,我新接一个三年级班。班里有两个学生,说是表姐与表弟,实际生日只差一个星期,罗月的奶奶就是陈阳的姥姥。奶奶是退休老教师,就住我们后院,常见面。
罗月臂上两道杠,优等生。陈阳呢,活泼可爱,特聪明,招人喜欢,是班里算术课代表。学语文,论成绩,两个人都是呱呱叫的。不过,打开作业本,看学习思路和方法,他俩的表现就大不相同了。
到底两个人谁学得更好呢?就说造句练习吧,这里面故事还不少呢!
那天晚饭后,我在院里散步,罗奶奶有些生气的样子,硬拉我去她家坐坐。两个学生很有礼貌地向我打招呼。桌上摆着两本作业本,奶奶每天都要认真检查他们的作业。
王老师,您可是‘特’字号的名牌教师,奶奶拉着脸说,看,小阳的造句,这就这样,您还给打了对勾!
别着急,让我看看。打开本子,陈阳的两个句子出现在眼前:
将来──我将来要当个出租车司机。
应该──我们应该爱惜粮食。
不错,这是前天我布置的作业。这两个句子,对题目理解得正确,主语、谓语齐全,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没有错别字,所以我打了对勾。
陈阳一听,高兴得跳起来。
罗月呢,用得不理解的眼神望着我。
奶奶呢,坐在那里。气喘得更粗了。
(二)说到造句,小聪明陈阳很有一套理论。他理论的头一条,就是句子造得越短越好。前面提到的两个句子我将来要当出租车司机我们应该爱惜粮食,正是这一理论的杰作。
说说看,句子造得短,好处在哪儿?
他望着我,得意地说:造简单的句子,省事。主语什么齐了就行。造长句子容易出现错别字。他拉开架子,像课间在走廊交流学习心得似的说下去,现在是讲效率的时代。一分钟能干完的活,非要用三分钟,那不是浪费时间么!
听,还一套一套的呢。
我没有立刻说什么,打开罗月的本子。还是用那两个词造句,内容却是这样:
将来──爷爷是市里有名的老中医,他希望我将来能考上中医学院,继承祖业,当一名受人欢迎的好大夫。
应该──吃完香蕉,我们应该把果皮扔进公园甬路旁的垃圾桶里,免得别人踩着滑跟头。
这样的造句,我当然是打了对勾。陈阳望着人家的作业,笑容消失了。我拍着他的肩头,新切地对他说:学语文的思路与学算术是不同的。学算术2+3=5,对,若等于6,等于8,那不行,错了,学语文不是这样。一个造句,你造得对,她造得好,精彩,档次不同,一比就清楚了。考试时,两份答案成绩相同,但学作文,打基础,情况就大不相同啦!
陈阳和罗月,全神贯注地听着,奶奶欣慰地笑了,笑声是那么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