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小学古诗教学谈

小学古诗教学谈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对于古诗的课堂教学,老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我认为,从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和读懂古诗的基本要求出发,应该抓住下面几方面。

一、粗讲

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必然贪多嚼不烂,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如宋代的教育家张载所说: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习的兴趣,倒了学习的胃口。

那么怎么粗讲呢?我觉得应该从下面三点考虑:

一是比较生疏的字词。如歌声震林樾的樾,煮豆燃豆萁的萁,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浥,千里黄云白日曛的曛,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绦等,这些字词,学生一般没有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拦路虎,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再就是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儿童急走追黄蝶的 走,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直,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等,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教师的讲解。还有,就是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很显作者炼字的功夫。一堵高墙的关和一枝红杏的出,形成了一对矛盾:一个要把满园春色关住,一个却要枝露墙头,春光外泄,一关一出,整个画面活了,有了动感,显出了春花盛开时的盎然春意。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写送客的时间、地点和送客时的环境与心情,其中第二句,作者着意用楚山孤表达送别的心情:芙蓉楼上,俯瞰长江,寒雨凄凄,远眺楚山,望客帆远去,心情惆怅,仿佛觉得楚山是孤寂地峙立在那儿一样。一个孤字,看似写山,实是写人,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惆怅孤独之感。又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前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一联对偶句,日暮对天寒,写投宿的时间,是在寒冬的日暮时分。苍山远对白屋贫,写主人家的居住环境和家庭状况,一个远字,写出了天气昏暗中周围青山的朦胧;一个贫字,点出了投宿的这户山里人家的贫寒。以上所举诗句中关、出、孤、远、贫这些字词,都是理解诗句意思的关键词语,把它们的意思讲清楚了,学生在弄懂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比较顺畅地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二、熟读

通过粗讲,学生对诗句的雕有了大概理解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熟读。而熟读对小学生来说,最具效果的莫过于诵读。说起诵读,其实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难怪有人说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了。因此,读诗也不应该离开吟咏诵读,所以古人又说:读诗之法,须扫荡胸坎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宋代的朱熹更是进一步提出读书成诵的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即晓其义也。所以书声琅琅,南窗读书吾伊声,夜半犹闻读书声,才是读书富有诗意的境界。读书本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动嘴读书,心、眼、口、耳并用,是各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其效果较之单纯用眼看,要好得多。读书时读出声来,便于大脑快速接受符号和信号,易于激活存储于大脑中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对文句的理解,也容易记住。

什么是熟读?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达到使其言皆出之于吾之口,换句话说,就是读得滚瓜烂熟,以至熟而成诵。这个过程更多地应该是学生个人诵读的过程,要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这样才不致于混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上面是就讲和读两方面谈了对古诗教学的想法。其实,古诗教学还有一个引导学生思和行的问题。思,要深思。思和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读便是学,学便是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朱嘉又说: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苦读而不思,又不知其味。熟读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当然,这里所说的深思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应该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所谓行,就是让学生结合实践对熟读的古诗去感悟和体验,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进入诗句所描绘的情景。比如熟读了韩愈的《早春》,为了让学生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情景,有的教师就在早春时节带领学生到野外去看景,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在远看、近看中,对诗句就有了深切的感受。又如《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寥寥十个字,如果让学生仅用白话把它翻译过来,那就未免太简单甚至枯燥了;如果让学生登高望远,那么通过他们的审视和体验,诗句中蕴含着的深沉感情和深刻哲理,就容易感受和领悟了。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