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浅谈山区小学生语言能力忧思与对策教学论文精品,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一、山区农村小学生语言能力现状及其成因
走进山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讲课时,学生正襟危坐;老师板书时,学生飞笔追抄;老师让讨论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点名提问时:学生脸红耳赤,结结巴巴。升上初中后,这些虽已十四五岁的孩子仍然嘴拙舌笨,羞羞答答,无法条理清晰地叙述问题,表达思想,更谈不上在众人面前滔滔不绝。这种语言障碍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孩子们基本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健康发展,必将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忧虑。
造成小学生这种语言障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麻雀型学校环境因素
山区农村一至三年级学生大部分是分散在各个村屯教学点,这些教学点规模小,多的四五十名学生,少的只有二十多名,一个老师,学生的语言交流对象和交际活动局限在一个及其夹窄的小天地里,语言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的约束。
第二,空巢型家庭环境因素
既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山区农村青壮年夫妇双双外出务工的家庭比例占农村家庭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有的乡镇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而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大部分人的子女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在家里每天面对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面对需要料理的猪鸡鸭鹅,他们缺少语言交流的主体对象,缺少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引导。
第三,三低型师资环境因素
山区农村教学点,通常只配备一名老师,这些老师,大部分属于三低人员:低学历(老年教师学历不达标),低能力(参与教研机会少,现代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低),低收入(临时聘用的代课老师工资低,缺乏工作热情)。因而,他们无法很好地利用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这些低年级学生升级进入完小高年级后,不敢说、不爱说、不会说,语拙言笨,羞羞答答。
二、发展山区农村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对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14页)。那么,学生进入完小高年级后,怎样点燃他们的说话热情,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呢?笔者认为,根据目前农村学校实际,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渠道来实现。
1、通过语文课堂主渠道进行训练
第一步,由浅显处诱说。将一个大话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话题,而且话题比较简单,让学生感到说好这个话题并不难,鼓起他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步,用赞赏鼓励敢说。当学生能说清楚一个独立的话题后,适时给予赞赏性的评价,让他体验到敢说的快乐,继而增强其接着往下说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步,耐心指导连说。当学生逐步将几个独立话题说好后,适时指导其将几个问题连贯地说成一段话,逐步训练其条理、连贯的说话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时,学生不再觉得说话是一件难事。
第四步,相机引导延展。在学生能条理、连贯地叙述一个问题,一件事物的基础上,相机引导其对这些问题和事物的看法或感受。
点燃学生说话热情,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欲望,培养学生敢说会说。这样经常性的训练,对发展学生说话能力很有益处。
2、通过课外活动渠道进行训练
经常组织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以及向同学介绍自己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举办这些活动,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由简单内容向复杂内容,由小范围活动向大范围活动逐渐过渡,照顾学生的心理适应过程和能力适应过程。活动之初确定简单易说的内容,在人数较少的小组里举行,待学生的说话勇气和说话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再确定比较复杂的说话内容,活动规模逐步由小组向大组、向班级或全校扩大。
3、通过生活实践渠道进行训练
让学生注意观察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发现问题,整理问题,
然后向学校、老师
或村屯领导、长辈口头提出改进建议。向学校、老师建议的内容可以是学习方面的,卫生方面的或者绿化方面的内容;向村屯领导、长辈建议的内容可以是
修路修桥方面的,村庄卫生环境方面的或者庄稼保护方面的内容。提建议时,要求学生要把建议的原因、理由、事项有条理地,清晰地向被建议人叙述,让人听得明白。
并要求将建议得到的答复带回班级汇报。
坚持利用上述三种渠道,经常性地对农村小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相信对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浅谈山区小学生语言能力忧思与对策,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