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三年级教案:夕阳乎,朝阳乎?《登鹳鹊楼》释疑

三年级教案:夕阳乎,朝阳乎?《登鹳鹊楼》释疑

提要:

多少年来,关于白日依山尽的解释众说纷纭,有的说写的是朝阳,有的说写的是夕阳,还有的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也有的稀里糊涂、模棱两可,这给小学语文教学《登鹳鹊楼》一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在小学师生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本文作者通过多角度的剖析,确认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夕阳,从而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关键词:

王之涣 鹳鹊楼 中条山 黄河 蒲州 白日依山尽 朝阳

夕阳 旁证 梦溪笔谈 插图

正文:

每年笔者都要带师范生到小学实习,而几乎每次都有人问:王之涣《登鹳鹊楼》一诗(见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31课)中的白日写的是夕阳还是朝阳?老师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现在老师手中有好多种参考书,它们对白日依山尽一句的解释很不统一。

有的说:此句中的白日是明亮的太阳、依是从、山乃中条山、尽是山的尽头,整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太阳从中条山的尽头升起(如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小学语文备课手册》、华中师范大学1987年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备课手册》等);

有的说:此句中的白日是太阳,本课指夕阳、依是靠着、尽是没,这样整句诗的意思变为夕阳靠着西山(注意:此说法未说诗中的山是中条山)渐渐下沉,最后看不见了。(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案(5)》、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小学语文备课大全第二编》、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出版的《唐诗三百首精华赏析》等);

有的既承认诗中白日为黄昏时的太阳、依是靠着、挨着、尽是太阳即将全部西沉,同时又承认诗中的山是中条山,结果整句诗的意思又成了:太阳沿着中条山慢慢落下去(如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唐诗合选》、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唐代绝句选》,以及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唐宋诗选讲》等)。

毫无疑问,按第一种解释,白日依山尽写的是朝阳;按第二种解释,此句写的是夕阳;第三种解释则犯了自相矛盾的兵家之忌(其中道理后述)。

那么,权威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是怎样解释的呢?请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五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第四册),它说: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是指明晃晃的日光,并不是太阳本身、依是顺着、随着、山指中条山、尽是尽头,整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阳光照着远处连绵不断的中条山,一直到天边(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案(4)》秉承了这种说法)。多有意思,它竟然回避了这样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既不说它是朝阳也不说它是夕阳,你把它理解成朝阳也行,理解成夕阳也未尝不可。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使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无所适从,使各地教师对此诗的解释大相径庭。当然,还得感谢他们,因为他们毕竟还在该书的资料中点了一句,说对白日依山尽的解释有几种说法,但谁是谁非它未提供任何证据,也未作任何评论。看来朝阳夕阳之争仍大有讨论之必要。

在讨论朝阳夕阳问题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鹳鹊楼和中条山的位置。笔者翻阅了多种版本的唐诗注释,一般都讲:中条山,位于山西省永济县东南部,为太行山之支脉;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古蒲州城上,面对中条山,下临黄河,后被大水冲垮。从方位上看,中条山在东南,鹳鹊楼在西南,这一点在解释白日依山尽一句时不容忽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在蒲州条中说:蒲州,古州名,位于晋、陕交界,黄河东岸,永济境内,黄河从其西侧自北向南流,中条山在其东面,故面对中条山,下临黄河应理解为东朝中条山,西临黄河,或者说黄河与中条山分别位于蒲州或鹳鹊楼的西侧与东面,而不在蒲州城或鹳鹊楼的同一方向上,记住这一点也很重要。

不难理解,如果既承认此句写夕阳,又承认诗中的山是中条山(把整句理解为太阳沿着中条山慢慢落下去),则说明注释者自己对鹳鹊楼、中条山的相对方位模糊不清,其解释仅凭直觉而已(当然,在欣赏诗词时,这种直觉是很重要的),免不了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再者,如果王之涣诗中的山确实是指中条山,而且诗中明确地含有升起的意思,那么此诗写朝阳无疑。然而,遗憾的是王之涣并未注明他此诗中的山乃指中条山。相反,一句白日依山尽却极鲜明地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惜恋,似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意,读后给人心头罩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使人产生一种近于消闷、沉重之感,似乎在人眼前勾绘出一副落日西沉的萧条景象,使人感觉到太阳正在下落,美好的时光已经不多了(职工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诗海采珠》中有类似说法)。试问,如果诗人看到的是正在冉冉升起的朝阳或阳光普照大地,他会写出如此之情感吗?情与景能融在一起吗?不会,任何一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之作都不会落此败笔。换句话说,如果作者看到的不是夕阳,那么他在诗中流露出的那种情感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字面上看,白日依山尽总共五个字,其中没有一个字含有升起的意思,显然朝阳论大有主观臆测之嫌;同理,五个字中也没有一个含有照着什么、一直到天边的意思,所以人教社的解释不免显得生硬、主观、苍白无力;相比之下,倒是夕阳说更令人信服,你看:尽是没、下落、沉的意思,依是靠近、依傍、挨着的意思,解释成夕阳靠着西山(而非中条山)渐渐下沉岂不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吗?我们还可以根据本诗的前两句来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登上鹳鹊楼,险要的地势使作者产生了居高临下的感觉。他极目远眺,看到了远方的群山及落日的余辉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然后由远及近又看到了脚下奔腾的大河,继而目送大河经楼前脚下滚滚南去,在远方折向东流,归入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处望到远方、由西方望到南方、望到东方,并由眼前景虚化为意中景。不难发现,这整个观察过程是连续的,而且是站在鹳鹊楼上向西(黄河的对岸),然后向南再向东观察的。单就白日依山尽而言,系西望景,这就意味着此句写的是夕阳。这种推测还可以从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插图得到印证。就是说:为原诗配插图的人亦认为此诗是夕阳(见后边的分析)。据查,《唐代绝句选》、《唐诗鉴赏辞典》的作者也持这种观点。大家尽可以想象,如果作者先到东边看中条山,再到西边看黄河,那么势必造成观察过程的中断,前后两句之间那种一意贯连的逻辑关系就难以解释了。再从写法上看,诗的前两句极力造成一种沉重、空虚、怅惘的气氛(这也是作者当时的切身感受它来自对自然景象的直觉),虽然不失壮阔、雄浑,但却把人带进了一个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作者看到的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