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更浩瀚的海洋》教案

《更浩瀚的海洋》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2.研讨七种人的表现,领会其中所象征的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3.体会文章诗意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1883年1月6日生于北部山乡卜舍里,1931年4月10日卒于美国纽约。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贫民区,进入侨民学校。两年后回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其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了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专门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他组织和领导了由旅美作家参加的笔会,成为旅美派的代表作家。逝世后,他的遗体被运回祖国,在家乡安葬。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及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是阿拉伯现代文学早期重要成果。他的散文、散文诗等用双语写作。用阿拉伯文发表的有散文《音乐短章》,散文诗集《泪与笑》、《暴风雨》,诗集《行列圣歌》,以及《珍闻与趣谈》、《与灵魂私语》等。用英文发表的有散文集《疯人》,散文诗集《先驱者》、《先知》、《沙与沫》、《人之子耶稣》、《先知园》、《流浪者》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纪伯伦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裁的作家,《先知》为其代表作。主人公为即将乘舟回归东方故园的智者,他在临别赠言中论述爱与美、生与死、罪与罚、婚姻与家庭、法律与自由、宗教与善恶、理智与热情等一系列社会人生问题,充满哲理,用喻新奇,具有东方色彩。作者并自绘寓意深刻、情调浪漫的插图。

纪伯伦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流露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力量。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最早的中文版是冰心译的《先知》。他在逝世50周年和诞辰100周年作为世界文化名人被纪念。

二、题目解说

【明确】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词,用其修饰浩瀚,说明还有比这更辽阔的大海。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对七种人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三、整体感悟

1.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文中对哪几种人生态度的否定?

【明确】作家用寓言式的手法,表达了对以下七种人生态度的否定:

(1)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感受不到生活的丰富、美好的悲观者。

(2)缺少对生活本质的认识,轻浮的乐天派。

(3)虚伪的慈善家。

(4)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5)愚顽的空想家。

(6)自以为是的庸人。

(7)拒绝痛苦逃离生活的懦夫。

2.结构分析

段落段意概括:本文共有22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营造一种诗的意境。

第二部分(2-19):作者用寓言式的手法否定了七种人生态度。

第三部分(20-22):卒章显志(篇末点明中心),体现了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界的精神品格。

四、深入探究

1.写作特点分析

【明确】本文具有寓言的特点,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

(1)象征手法和复沓写法的运用。

作者以七个相似的行文思路,通过七个场面象征了七种人:悲观者、乐天派、慈善家、苦行僧、空想家、自以为是的庸人,懦夫,并对他们一一否定,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的精神。

(2)借鉴寓言的写法,以此喻彼,使主旨深入浅出。

本文通过我一次次离开,表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一主题。作者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富有哲理或象征一样的简单小事,以此喻彼、以小见大地阐发深刻的道理,或寓言,或散文,力求言近而旨远。

(3)结构严谨,语言生动。

本文通过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以时间顺序来构思全文:想去寻找离开,线索清晰,用意鲜明。本文的语言是接近诗歌化,很自然地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使读者在潜移默化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2.分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心对我说

【明确】本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七次,作者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的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见我的身体为理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

(2)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谁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明确】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表现了作者一直的追求,他追求的是生活之美、精神之美。

(3)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明确】这是本文的中心句,文章是卒章显志,在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后,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这里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

(4)于是我们离开了这地方,继续前行。

【明确】本句用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场面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后面几个场面之间也有类似我们又往前走的句子勾连。这样使文章显得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3.作者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来描绘各有特征的七种人不同的精神世界,从而点明文章的主旨?

【明确】开篇,作者就用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同时,也表现出许多寓言的元素,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要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接下来,作者用七个相同的行文思路,为读者描绘了七个场面和其中活动的七个人物。并通过对他们各自行动和道具的个性化、戏剧化的描绘,揭示了七种不同的人的精神世界。大致概括如下:

(1)把盐撒向大海的悲观厌世者。道具是盐。盐的味道是又苦又咸的。

(2)手捧珠宝匣,往大海里扔糖的人。道具是糖。糖只有甜的味道。这是一个没有体会生活的全部味道的轻浮的乐天派。

(3)捡死鱼放回大海的虚伪的慈善家。道具是死鱼。行为是把死鱼放回海里。

(4)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行为是在沙滩上勾画自己的想象。

(5)追求虚无的空想家。道具是泡沫和一只玛瑙缸。

(6)不懂得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庸人。道具是一只贝壳。行为是背对大海,把一只贝壳的轻微声响当作是大海的声音。

(7)为拒绝痛苦而逃离生活的懦夫。行为是把头埋在沙子里。

作者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之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为理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直到最后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卒章显志,在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之后,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

五、板书设计

撒盐悲观者

扔糖轻浮的乐天派

检死鱼虚伪的慈善家

勾画者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泡沫者空想家

听贝壳者庸人

头埋沙子者懦夫

(所见)人生角色(否定)(逃离)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