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我不知道汉语拼音是在什么时候成为孩子上学后第一个必经的庄园,成为孩子识字前必经的一道门坎的,但我知道古人的学习生涯是直接从认字开始的。清代唐彪的《父师善诱》中便有详细的介绍:生子至三四岁时,口角清楚,知识稍开,即用大小木板方寸许,四方者千块,漆好,朱书《千字文》,每块一字,盛以木匣,令其子每日识十字,或三五字(识字多者、或乳媪、或仆婢,量予奖赏,则终日引诱认字,胜于引诱戏骂矣)。复令其凑集成句读之,或聚或散,或乱或齐,听其顽耍,则识认是真,如资质聪慧者,百日可识完。再加以《三字经》、《千家诗》等书,一年可识一两千字。然后从师入塾又如蒋士铨四岁时,母亲教他认字的方法是用细竹丝,把它们按照点、横、撇、捺的位置分别组成不同的汉字,然后抱着孩子坐在膝盖上一个个地认。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也曾感叹:皇皇数千年祖国识字的经验不去总结,更以西洋的拼音来辅助识字,识字居然越教越难,成为一道关口,真令天下士人齿寒!作为一线教师,我并不排斥拼音在识字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但对于以往孩子入学后必须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来专攻拼音的做法却不能苟同。拼音并不是孩子识字的瓶颈和不可或缺的拐杖,而仅仅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完全可以淡化。借着生本实验的东风,我们实验老师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即强化认字,淡化拼音,使学生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内容是生本实验学校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一位老师所著。坦言,之前,我一直所接受的也是学前一两个月首教拼音的模式,惭愧,小女子才疏学浅了。
对于我们要先学生字,后学拼音的说法,是我第一次听到生本同时听到的信息。对于这种打破传统的教法,我打心眼里觉得很新奇,那时我很向往。
后来,在生本理念下,我们在磕磕碰碰的识字教学中,又要去教学拼音了。怎么教?那时的我很茫然。记得那天,我是一直盯着教研员余老师,希望她快快吐出真经。
在余老师的方法传授下,我和其他老师一样,豁然明了了。我总结出生本拼音下,我们教学要遵循直观性整体性迁移性趣味性和整体性
于是我们开始了。
整体输入:
第一节课,我找来前段时间小朋友学过的23个字,让小朋友读了一遍而后贴在黑板上。我告诉小朋友,今天这些字的读音,詹老师要用另外一种方法读出来。小朋友们奇怪时,我就要求小朋友盯住我的嘴巴,开始拼了。小朋友奇怪中(班里少有部分孩子学前学过拼音,早已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但学过的孩子太少了。)。就这样,我又用笔一个个勾出每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告诉他们:这叫声母。同时将23个声母打在了幻灯上。
趣味识记:
广播的b 泼水的p 双门m 拐棍f 马蹄d 伞把t 单门 n 小棍赶猪l
9像g 蝌蚪的k 喝水的h 1字拐弯就念 j 气球的q 西瓜的x
Zh ch sh 加椅子 翘舌头
一棵小苗 r r r
板凳z 刺猬的c 蚕吐s
树杈 y 屋顶的 w
巧用声母歌,孩子们在趣味中获知。
游戏巩固:
容量大,时间短,种种焦虑让我们在在整个拼音教学中还是很多时候用了传统的教法。但很多时候,如果只是单纯的机械练习,孩子们很快就没有了兴趣。于是,我们还是设计了很多游戏。
1 丢色子。
2做拼一拼读一读的游戏。一个小棍,一个半圆形纸圈。在随意摆中巩固了b
P d q
3小猴过河 引导小猴一步步跨过河中的石头(拼读其间带有声调的音节)。
4 拿着40位孩子的名字拼音卡片,我诡秘的宣布拼音国王有礼物要派送了。每位同学都欣喜着拼读着别人的名字,高兴地拿到自己的名字。特别是像吴钰怡。这三个字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孩子感兴趣极了。
就这样,我们的拼音教学就这样结束了。可孩子还有一大部分同学掌握情况不好。尽管后期的识字中我们还得不停地巩固。可正如这周放飞希望上一孩子妈妈所写:两周学完所有的拼音,孩子们还是不能熟握,还是要慢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