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积累运用:考查与课本的字词、背诵、修辞等运用。
词语理解: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理解和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整体感知:主要包括考查文意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概括、作品结构思路。
内容分析:主要包括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态度、目的等。
作品鉴赏:主要包括语言品味、形象评价、写作手法赏析、体会作用等。
阅读方法:主要包括阅读方法、习惯等。
探究创新:主要包括探究阅读、质疑批判、联想想象等。
独特体会:对阅读材料的个性理解。
从2003年与2005年、2006年中考卷散文阅读考查内容分布表(见表一、表二)来看,散文阅读测试的内容呈现四稳一减两增的发展趋势。所谓四稳,指词句理解、整体感知、内容分析、作品鉴赏四方面的内容在题量与分值上保持稳定发展的趋势;一减指积累运用方面的内容出现的次数减少;两增是过去甚少出现的阅读方法、探究创新题在题量与分值上有所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完全体现新课标的评价精神及精读评价的内容,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关注并指导教学。
2.考查角度的变化
结合各省份语文中考卷散文阅读的题目,各类题型有以下的变化。
①积累运用题:
考查的角度由过去考查学生对语法、修辞、字词、背诵的掌握情况变为考查学生运用语法、修辞的能力。题目形式多融入其它题型中进行考查,如病句修改、依据语境仿写、续写、填空、选择等,题型设计体现情景性与应用性、避免了出现名词术语,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1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你修改后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病句:在观看一树的小鸟时,使我多少有些惭愧。改为:
例12阅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发挥你的想像,在后面再仿写一个结构相似的句子。(2分)
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与。
(2005年深圳市语文中考题)
例13请另选一个描写对象(如风或云等),仿照下面的排比句式写一个句子。
(雨水)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
(2005年广州市语文中考题)
这道题三道题分别让了学生运用语法知识修改病句、运用修辞及语法知识仿句及鉴赏句子,从而考查学生语法及修辞方面的知识的掌握情况。题目的设计能从文章具体的语境出发,把的基础知识整合起来进行考查,没有孤立的考查某个知识点。强调从运用、表达的角度进行考查,检测学生对语法、修辞的实践能力。
②文意概括题:
文意概括考查学生阅读中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及理解、归纳、概括能力。过去常见的题型是概括层意段意或概括记叙文六要素、小说情节等,常把归纳概括与分层、分段结合起来设题。但近年来随着关于作品结构的讨论,特别是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固定的划分显得并不科学,划分层次段落的题目逐步退出散文阅读的考查。但是作品的结构思路仍然是散文阅读的一大考点。学生对结构思路的分析虽不要求准确到某句某段,但仍需要把握如写了几件事,事情起因、经过、结果,运用哪些写作顺序等基本的结构思路。因此,文意概括题考查的角度由过去考查对作品归纳、概括的完整性变为考查学生概括方法的运用。题目的题干往往清楚地给出概括的要求,如句式结构、字数要求等。
例21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几件事?这其中包含了我怎样的情?(参照示例填写下面表格,请写出两种)(4分)
示例:喜欢看饺子边皮下的指纹对亲情的珍惜之情
①
②
(2005年大连市课改区中考卷)
例22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写出了她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写出了她的性格特征。
(2006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卷)
这两道题除了综合考查学生筛选、整合、归纳、概括能力外,还间接测试学生短语类型这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阅读测试综合性的价值。概括方法的运用这一考查的角度变化传达了:学习利用某种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的简洁,有助于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信息,给学生方法上的引导。体现了新课标下测试的发展性原则,有利于推进学科教学。
③作品鉴赏题: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里的欣赏指的就是对作品的鉴赏。它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的语言品味、形象评价、写作手法赏析等内容。过去鉴赏题鉴赏的角度多侧重对作品的语言进行赏析,我抽了2003年10份中考散文阅读题,其中7份设置了作品鉴赏题,其中6份是要求对语言进行鉴赏的。但从近三年的中考题来看,作品鉴赏题以自由赏析为主,体现课标对学生个性阅读的尊重,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题中分析鉴赏题形式的变化。
例31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用等角度入手,参考文章右边的示例①和示例②,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为文中⑴⑵两处加上批注。
(2005年浙江省中考卷)
例32假如你向你所在的学习小组这篇文章,请就此文的思想内容、结构或语言简要阐述你的理由。(不超过40字)
(2005年郴州市课改区中考卷)
例33请任选一个句子,仔细品味加点词语的妙处。
⑴我把叶子揉碎,它是旱死了,而此刻,它的芳香在我的两掌复活。
答:
⑵他们怎样在满地绿阴里相对坐编那织满了蝉声的吊篮。
答:
⑶他们的脸我是记不住的,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记得他们石破天惊的欢呼。
答:
(2005年大连市课改区中考卷)
例3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你最喜欢哪一处(句)?请找出来并作点分析。
(2006年盐城市中考卷)
鉴赏题在形式上出现了有批注题、文章题、多题选做题等,不仅在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更重要是在读书方法上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引导。与过去的鉴赏题相比,考查的变化在于鉴赏角度选择的自由。赏析的角度可以是语言、人物、情感、观点,即便是品析语言也可以从修辞、词汇、句式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赏析,充分体现阅读个性化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
④开放性题型的变化。
开放性试题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题型,所占分值较高。它的基本特征是答案不唯一,其优势在于能考查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多角度、多侧面考查学生对作品及生活的理解与感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过去开放性试题多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而且形式上多以谈体会启发为主,形式单一。如
例41作者两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优雅,都是从老外身上得到的,文章的字里行间似乎有点国人的言行举止不配冠优雅二字的意识──这是我读这篇文章后的一点想法。当你读完文章后,你的感受如何呢?请根据你的体悟,谈谈你的感想、认识或见解。(随便选取一个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2003年孝感市中考卷)
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新课标对探究性、创造性阅读的重视,开放性题型的考查角度除作品感受外,还增加了探究创新、阅读方法、名著考查等内容。
例42探究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40字。
材料一:心理学认为,自卑这一种人格元素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人格中。
材料二:自卑的最大敌人就是勇于面对自卑的人。
材料三: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和张越年少时也曾自卑,现今都有豁达自信的主持风格。
(2006连云港市中考题)
例43第③段开头说年轻漂亮的好老师,可没有具体描写,请你根据加点词语在下面为白老师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不超过60字)
(2006年眉山市中考题)
例44将第⑶自然段和朱自清《春》中的一段文字作比较,然后回答问题。
⑴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两个文段中雨的特点。
⑵从描写角度,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写雨的异同。
(2005年广州市中考题)
例45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读完本文你对父爱有了更多的感悟。请你将本文给你的朋友,将语写在下面。要求切合文意,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2006年成都市中考题)
形式上出现了一、看法观点题,如从例42三个不同的材料中看出异同,形成自己的看法。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观点的能力。二、情景假设题,如例43,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和表达的得体。三、链接比较题,如例44,突破以文考文范畴,考查学生课内知识的迁移拓展;②比较选择,也检测了学生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四、任选角度阐述、鉴赏题如例45。这些开放性题目难度并不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完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个性差异,提供其一个答题选择的空间,一个展示自己语文素养积累的的机会。
3.总体趋势
①注重考查阅读过程的积累,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测试虽然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手段,但它也应该在考查的内容与形式上体现学生学习积累的过程。从各类题型考查角度的变化分析中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考查的角度都侧重于阅读知识、方法的积累与运用,题目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收集积累材料数量、阅读的方法、读写用结合、写批注等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
②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更多的题目不设唯一答案。
《课》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开放性的思想。因此从05.06年中考阅读题来看,开放性题型的比重有所增加。它的基本特征是答案不唯一,减少或不拟标准答案,只拟回答要点,减少了标准答案的限制,注重学生理解的差异和个性的差异。自由赏析、探究阅读、作品感受、阅读方法等开放性题目的命制,冲破传统我出题,你答题的格局,而是我出范围,你选择答题。鼓励了学生对阅读内容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爱、感受最深的内容加以品味表达。
③重视知识的迁移拓展。
05.06年各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散文阅读选文都出自教材之外,但这并不意味可以忽视课内文段的教学。按新课标评价的理念,现代文阅读内容的测试应当以学生前理解(以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进行考查。因此近年来,中考散文阅读的取材虽出自课外,但题目的设置却与课内知识点的联系更密切了,更注重课内知识的迁移与拓展。特别体现在探究创新的链接比较题中。如05.06年广州市中考卷中散文阅读《雨季心思》、《痴心石》就分别链接了课内文段《春》和背诵过的古诗词,进行比较阅读。
考查课内知识的迁移与拓展,避免了死记硬背或忽视课内知识,而造成的对教学的不利导向。正确引导学生应内化课本知识并有所创新。
散文阅读考查这一难关并非不可攻克,只要我们把握住散文阅读考查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一定可以闯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