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台上作着报告的霍懋征老师,丝毫看不出已是八十高龄的人。她的思想紧跟时代,她的思路条理清晰,她的语调抑扬顿挫。首先,我喜欢小孩子;其次,我觉得小学教育是给人打基础的工作。把孩子们培养好,会给祖国各行各业输送好的人才。本着这样的信念,1943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毕业之后,霍老师就主动到小学工作。她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现第二实验小学),一直到退休。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谈起近60年从教的体会,霍懋征老师说她是小学老师中最幸福的一个。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爱好,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才,这种艰辛的滋味,只有老师自己知道;看到孩子们进步和成长,个中幸福也只有老师最清楚。
霍懋征老师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曾有人问霍老师,60年来,你怎么能把所有的学生都教育好?你有什么秘诀吗?她的体会是,热爱党的事业,再用热爱事业之情去热爱学生。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对学生做到细心、耐心、爱心、信心,取得他们的认可,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一位老书记用8个字总结了霍老师一生的教育工作: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已是《东方少年》杂志编辑的一个学生,在他上小学三年级时并不喜爱作文。有一次,老师以饱含激情、充满希望的语调讲评了他的一篇作文。这位学生说,在随后的几天里,我都沉浸在节日的欣喜之中,我也能写作文了!他觉得,一粒种子,哪怕是一粒极平常的种子,溪水也要用自己的心去滋润它,抚爱它。孩子们的身上孕育着的爱好和才智,极易在他童年时期僵化和枯竭,而我却是一粒幸运的种子,从小就受到园丁精心的培育。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不仅使我逐步认识了生活,也使我爱上了文学,至今已成为我奋斗终身的事业。
对学生的爱之深、爱之切,无微不至的关心,使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送到霍老师手里,都能很快转变过来。他所带的班多数是优秀班集体,或是北京市优秀少先中队。
老师要做常流水
过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先有一桶水。但我觉得,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是常流水。只有源源不断而来,才能滔滔不绝而去。霍懋征如是说。
霍懋征认为,老师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点点滴滴地去进行教育,孩子才会喜欢老师,愿意跟老师上课。
上霍老师的课,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下课铃已经响了,学生却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好像还没有听够似的。她在备课的时候,一直坚持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素材。向课堂要质量,进行快乐教育,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就能听会,并且喜欢听老师的课。
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
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是霍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教数学,她可谓得心应手,不仅教会学生很多方法去解题,很多方面去验算,还用许多数学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质量也就上去了,全班同学甚至一星期不错一道题。霍老师曾和北京师范大学的胡梦玉老师、教科所的刘静和老师合作,研究小学能否开设代数课。学生们在学了代数之后,积极性更高,成绩也更优异,甚至有一次参加全区统考时,取得全班都是满分的好成绩。
由于文化大革命,教育一时陷入瘫痪状态,耽误的不仅仅是两代学生课程,还有心智、品质的教育。看到这样的情况,霍老师痛在心中。她认为,思想教育蕴含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于是她决心改进语文教学。她放弃了心爱的数学教育,开始在一个三年级班里搞教学试验。她自己制定了16字方针: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在一个普通三年级班进行试验,一下就教了95门课。合理组织课文,课上精讲多练,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北京市一次统考时,全班46个学生,44个一类文。这个实验结果轰动了北京市乃至全国。1979年,语文教学强调加强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育,但同时也出现了如果进行双基教育,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就会两败俱伤的观点。在长春开示范会时,霍老师就上了一堂《毛岸英在狱中》的示范课,从一个词、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上展开,激发学生的想象,理解主人公当时的心情、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这种教法最终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1979年以后,霍懋征老师经常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她说,共同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身正育人,共同的目的是把党的教育事业搞好,我说的对的,可以给老师们作参考;说的错的,请大家再讨论。
霍老师认为素质教育主要应体现在学生的十学会上,就是: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热情、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她还说,创新教育不简单等于创造教育,不是只让孩子去搞一些小制作,也不是以创造为主要目的,而主要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
行为世范堪师表。八十风云,六十耕耘,情是精神爱是魂。殷殷话语均须记:学会健身,学会创新,素质从来贵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