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的时候,老师们往往关注怎么教、怎么学,具有强烈的教学意识,却很少思考教什么、学什么,缺乏鲜明的课程意识。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一般性的阅读文章,本身就具有阅读价值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信息,接受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但这仅仅是文章未成为语文教材的原本价值。而一旦这些文章被选用到语文书里来,就具有了另一种价值教学价值。语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言语的智慧并不是直露的,而是隐含在语文课文之中的。比如,根据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有联系的词语进行表达等,这些言语的智慧是需要教师在课文中发掘出来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的!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的内容首先要发掘,而后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选择、整合,并精心设计学习板块,让我们的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和谐的整体发展!
我们常常惊叹于名师精彩纷呈的课堂,孰不知,课堂教学中的精彩往往来源于课外的功夫,这其中之一就是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教学价值的功夫。
我以为,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教材,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教材,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教材,就能找到作为教材的文本中的教学价值所在。
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就是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将自己当作一个儿童
用儿童的眼光解读文本,就会在解读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好奇的问题,沿着这些问题,你往往会有许多独到的发现。有了这样的解读,我们就会发现适合儿童阅读、适合儿童学习的最有趣、最简便、最有效的途径(学习顺序)。
比如《雪儿》,用我们成人的跟光来解读,会将一篇清新优美的文章解读得非常深刻、非常复杂。曾经请一位中学老师来读,他说这篇文章主题深刻、有一条明线,有一条副线这样一读,你自己首先就会陷入文章学的泥潭而难以自拔,看到的是深刻的东西,但是却是远离学生的东西。用这样的东西来进行教学,学生势必如入云中雾中。而从儿童的眼光来看,是否需要关注这样几个问题:雪儿究竟是怎样一只鸟?它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了我的身边、进入了我的生活中的?在与我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它的?雪儿又给我原本寂寞、忧伤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是否每个人的生活中来了这样一只雪儿,都会有这样一段美好的生活?这样一读、一问,课文就显得清楚明白了。你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必然是亮堂堂的。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了,学生才可能学得明明白白。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只要童心不老,他就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而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还需要具有童眼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能力。这样的眼力是需要磨砺出来的。
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就是我们要对课文的语言作深入的剖析
文本的语言有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语言,这样的语言典范、优美,蕴含丰富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艺术,具有言语智慧,但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才能逐渐体悟到。富有言语智慧天赋的学生可能会对这样的语言产生敏感,学习得也会更容易一些。用这样的语文教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文,就会发现有些课文的语言是伙伴式语言,学生对课文内容一读就懂,无需我们过多地讲解,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诵读课文语言,逐渐规范学生的语言。对于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语言,教师应该设计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运用,将课文语言逐渐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对于精粹语言(文学语言),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甚至更多的是讲解赏析。我以为,这样的语言适合于学生整体的朗读、积累,存留在学生的记忆里,留待今后在成长的岁月中慢慢融化。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关注那些对学生来说有陌生感的语言,也就是学生尚未熟知的语言,包括词汇、句子的表达方式等。这些有陌生感的语言就是值得学生学习的语言,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学习的过程。
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就是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设计生活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语文实践
一篇课文,真正需要学生理解、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多,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我赞成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以后再讲。如此,就能筛选出真正需要教师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善于取舍,是教学智慧的体现。确定了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习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特别是融合听说读写、有思维容量与思维深度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实现一项语文实践活动达成多项语文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比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设计了一项综合活动:有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又遇到了小红马,小红马又说它长得很难看。这时的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你续编一个故事,或者两个同学合作演一演。这个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自觉地运用课文的语言和内容,实现语文表达能力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