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由华夏集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听写词语,检查学习效果。
倒塌 挣扎 冶炼
二、展开想象,感受女娲形象。
1.读了这个故事,女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
2.品读描写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的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石。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①读一读,划出女娲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女娲找得很辛苦,很着急。)
②女娲白天找,晚上找,找了几天几夜,找得心情焦急,找得身心疲惫。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女娲的这份焦急,这份疲惫读出来吗?
③聚焦找啊找啊。从这个词语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女娲找得辛苦,还能感受到?
(从这个词语中感受到女娲找了很多地方。)
师:女娲她又找啊找啊,她走了许多路,爬了许多山,去了许多地方,她来到了高高的山上,来到了清清的小溪边,来到了茂密的树阴下,来到了( ),来到了( ),又来到了( ),还来到了( )。她踏遍了千山万水,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3.通过引读学习第四自然段。
4.师:据说女娲找五彩石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炼五彩石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好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彩石。为了人类的幸福,女娲多么勇敢善良啊。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要扣词扣句,聚焦语言才能让学生习得语言。课文多处句段反映了女娲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但女娲找五彩石这部分最集中。本设计抓住这一语段,通过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等步骤,始终把朗读、想象作为重点,在品读、想象中感悟人物形象。聚焦找啊找啊让神话教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体现了神话教学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1.个别朗读课文。
2.想象说话(写话)练习。
师:天上的大窟窿补好了,天空不仅不会喷火,还( )。大地上又恢复了( ),人们( ),女娲看到这一切,也高兴地笑了。
【设计意图 天补好了。故事就收住了。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对于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精神的学生来说,绝对是一处放飞思想的语言实践点。安排学生说话、写话练习,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而且也紧扣上文,使学生得到一次前后照应的强化学习。】
四、默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
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神奇?把自己认为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
【设计意图 文本的神话性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满足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感,且可以促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神话性表现在哪里呢?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既是编者的意图,也是神话教学有别于其它文本的地方。】
五、复述故事,训练学生讲故事能力。
1.同桌互相练习。
2.抽取个别学生讲故事,进行现场指导,引领学生讲故事。
3.再次练习,全面提高。
【设计意图 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为什么能穿越时空,流传千古?故事性强是其魅力之一。根据神话故事的本身特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把讲故事作为《女娲补天》教学的一个重点,定位是准确的。这一环节的安排遵循了尝试点拨练习的规律,符合复述的指导策略。】
六、拓展阅读,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1.出示《女娲补天》原文。师朗读一遍即可。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2.《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部分出自这本书。
【设计意图 引入原文,《山海经》把教学引向课外,适度的拓展与链接,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实现了用教材教的目的。这样的设计,使得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学习还在延续。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讲,听了教师对原文的朗读,他一定能体会到原文所描写的惨烈情景比课文严重的多,他也能感受到课文所写只是部分。对于喜欢神话故事的同学来说,引导读《山海经》,让他们找到了神话故事的源头活水。】
七、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不怕艰辛
不怕危险
甘于奉献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华夏集,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