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的两首诗词,一首《望江南》,一首是《渔家傲 秋思》,大家看课本《望江南》的作者是温庭(),“筠”这个字字典上有两个词条“一是:yún,义是竹子的青皮;二是:jūn,是地名,同学们看应该读什么?读“yún”。《渔家傲》的作者是范仲淹,我们学过他的《岳阳楼记》,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喻户晓。
二、 出示目标:(幻灯片)
读这两首词我们要:1.反复朗读,体会悠悠的思绪。
2.熟读成诵。
三、教学过程:
(一)、听读:(出示幻灯片)
我先把课文诵读一下,请同学们听准字音、听清节奏、注意语气。(师范读)
(二)诵读:(出示幻灯片)
(1)请同学们看黑板大声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学生读音看幻灯读课文)
(2)我们来看两首词,《望江南》是擅长写花前月下,离别相思的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写的,他的词柔肠婉转;《渔家傲 秋思》是曾任陕西经略副使镇守边疆的范仲淹写的,他的词悲壮豪放,同学们敢不敢挑战一下自我,男同学来读柔情似水的《望江南》,女同学来读悲壮苍凉的《渔家傲》,请同学们大胆自由读一遍。
谁来挑战一下自我?(可以用“谁说只有女子有柔情,谁说只有男子才阳刚。”来评价)
(三)品读:(出示幻灯片)
1、寻出景物: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大家唱读《望江南》,用你的大脑作探头,展开丰富的想像去捕捉词中出现的景和物。(强调“景”和“物”)
你的脑海中搜集到到了哪些景和物?(女子、江楼、千帆、斜晖、江水、白蘋洲)
(2)请同学们把景和物标画出来,你把这些景物试着组合起来,会看到一幅什么景象?
(分小组交流)采用:“我看到了 ”
2、品出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你刚才看到的景象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来听《渔家傲 秋思》,也是在听读中捕捉“景和物”。
我们再把这些景物标画出来。(塞下、大雁、边声、千障、长烟、落月、古城、浊酒、将军、白发、征夫、泪)。
再把你捕捉到的这些景物组合起来,分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从你看到的景象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赏读:(出示幻灯片)
古人讲究炼字,“力求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请同学们从这两首词中,选取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拍成一个特写镜头。知道什么是“特写吗”?电视中经常用特写镜头,比如说想表现“妈妈日夜操劳”可以给妈妈的什么来个特写?(小组交流)
(抓住学生的特写镜头,着重体会“独,皆,肠断,寐,泪”等字词的表现的意境。)
(五)说读:(出示幻灯片)
著名语文教师韩军说“诵到极致就是人说话”。现在我们把词人的爱恨情仇诉诸于声音说出来。
现在让我们女同学闭上眼睛想像一下:我们就是伫依危楼、凭栏翘首的女子,对着你远方思念的人把《望江南》说出来,让他听听你的惆怅,可以用“我梳洗罢。”最后可加一句自己的话“远方的人啊,你何时归?”
男同学现在你也闭上眼眼睛想像:现在你就是白鬓如霜奋勇杀敌的军人,对着家乡望穿秋水的亲人,通过《渔家傲》把你的衷肠诉说给她听:“我在塞下。”或着说 “我饮一杯浊酒 。”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说,你现在能把其中的一首背下来吗?能背两首的背两首,不能背两首的背一首。(齐背《望江南》下课)
教学反思:
课终于上完了,我长长的舒了口气,静下心来想想收获颇多。纵观整堂课我认为有两点较为成功:
①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习效果很好。以“读”为主线,设计了“听读”“诵读”“品读”“赏读”“说读”五个环节。尤其是“品读”环节,让学生先找景物,再通过景物的串联,再体会情感,由浅入深,易于理解便于接受,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
②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进入创设的情景。开头的“听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内容;“诵读”和“品读”中的“唱和诵”让学生再次走进词中感知内容体会情感,同时训练了学生“听”和“读”的能力;通过“品读”和“赏读”训练了学生“说”和“写”的能力;最后的“说读”,学生自然而然的成为词中人,对词进行再创造,深入领会词的意境。学生受到激发,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而且表现出良好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最后让学生齐声说乃是一大败笔,学生对此的理解深浅不一,加入的话各不相同,故而学生很为难,且浪费了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