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实录
(大屏幕投影课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题之上两行小字“让读书成为信仰,让阅读名著成为习惯”)
师:一本名著就是一道精美的大餐,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板书课题)
雨果的这篇文章很注意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2.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大屏幕推出目标)
这篇小说很长,人物众多,核心人物是谁啊?
生:伽西莫多。
师:(板书:伽西莫多)我们先来理一理其他人物与伽西莫多的关系。老师觉得这些人物可以分为三类:围观看客是与伽西莫多无关的人,(板书:与他无关的人)那神甫是他……?
生:最亲密的人、最尊敬的人。(板书:最亲密的人)
师:爱斯梅拉达是他……?
生:(回答较乱)
师:我们看注释①下面的说明,伽西莫多受神甫的指使劫持了爱斯梅拉达,我用“他伤害过的人”合适吗?
生:(点头)合适。
师: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伽西莫多受笞刑。
师:概括很好,(板书:受笞刑)他受刑时有什么反应啊?课文中有一些细节描写,找一找吧。
生:(读描写伽西莫多的句子)这些描写都说明了伽西莫多受刑时很痛苦。
师:这些是他身体上的自然反应,他心理上有什么反应?
生:忍耐。
师:这个词很好(板书:忍耐),你从哪里找到的?读一读吧。
生:(读)他起先一直默不作声,但那在施刑人的鞭打下已达到极限的忍耐力,在这些残酷的虫豸的刺激下却渐渐减弱甚至丧失,对西班牙斗牛士的打击向来不在意的阿斯杜里公牛,却被狗和枪刺激怒了。
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怎么从伽西莫多写到“公牛”“狗”“枪刺”上去了?
生:这是比喻。“公牛”指伽西莫多,“狗”和“枪刺”指群众的辱骂。
师:对群众,这些不相干的人的辱骂(板书:辱骂),伽西莫多的反应是怎样的?
生:狂怒
生:愤怒
生:憎恨
师:(板书:狂怒、愤怒、憎恨)受笞刑的时候他忍耐,不受刑了他反而狂怒了,这是为什么啊?
生:他受到了群众的侮辱,这些侮辱比身体上受到的鞭笞还是厉害。
师:这些算不算一种刑罚呢?
生:算,第33页有一句“当‘公诉’执行完毕,就轮到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了”,从这里可以可出也算一种刑罚。
师:对,这是种辱刑。(板书:辱)
师:对。(板书:绝望)人们对伽西莫多如此僧恶,是因为什么啊?
生:因为他奸诈。
生:因为他丑陋。
师:那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是丑陋。有这样一句话:“她们全都对他怀着某种憎恨,有的恨他奸诈,有的恨他丑陋,而以后一种人的憎恨最为厉害。”
师:这里用了一些语言描写,我们分别读一读,每人读一句,要读出情感来。
生:读语言描写的句子。
师:哪个同学读的好?为什么?
生:评价。
师:这些人是看客,是与他无关的人,与他最亲密的人神甫又是怎么做的?
生:逃避他。
师:(板书:逃避)从哪个细节可以看出来。
生: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
师:伽西莫多的反应有什么变化?找一找,看抓住了哪方面的细节来写的?
生:用的是神态描写。读课文:“脸色温和起来,一直控制着他的那种愤怒变成了奇特的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那神甫愈走近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简直像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临了似的。”“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
师:(板书:甜蜜宽厚温和的微笑、救主)这时候,伽西莫多的心理变得怎么样?
生:绝望之极。
师:(板书:绝望)下一个情节是伽西莫多“要水”,谁来读一下这三次“要水”?
生:读。
师:(板书:动物)人们的反应怎样?挑其中一句读一读。
生:读“喝这个吧!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师:能不能读出情感来?
生:不太好。我读一下。读。
师:这回儿好多了。其他同学读一读其它几句。
生:读。
师:与他无关的看客、他最亲密的人把伽西莫多一步步地变成了个“动物”,而爱斯梅拉达,被他伤害过的人,怎么做的呢?读一读。
生:读
师:(板书:温柔、以德报怨)写爱斯梅拉达的文字很少,但却最打动人,这是为什么啊?
生:强调善的力量。
师:对,在他受笞刑后,与他毫不相干的人对他嘲讽、辱骂;在他愤怒失望、渴望救主降临之时,他最亲密的人却躲避他;在他需要水救命之时,与他毫不相干的人却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毫无怜悯之心。他们对伽西莫多如此仇恨,只因为他的相貌丑陋。而受过他伤害的人,爱斯梅拉达,以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开启了伽西莫多死寂的心门,让他流下了平生第一滴眼泪。这水,不仅融化了冰封的心灵,而且唤醒了观众的善心和良知。雨果在这里的处理,很具匠心。用那么多的笔墨,那么多细节描写来写其他人与神甫,对爱斯梅拉达只用了短短的几行,的确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整篇文章在写人物的时候主要用了细节描写,在写作构思上用了对比手法。
师:爱斯梅拉达用一滴水,换来了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题目却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我读这篇文章百思不得其解。我查阅了其它译本,还有这样的译法:一滴泪报一滴水;一滴水,一滴泪。你觉得这些译法好不好?如果不好,用你的想法换个题目。小组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生:小组讨论。
师:哪一组说一下理由?
生:我觉得“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好,更能反应出水的珍贵,这水来之不易。
师:好,还有哪组同学来谈谈理由。
生:我们也觉得“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好,更能突出伽西莫多的感激之情,是伽西莫多希望用眼泪去交换那珍贵的水。
师:有没有其它看法?
生:我觉得“一滴水,一滴泪”好。同文章情节相符,更忠实于文章内容,而且这个题目更有想象的空间,也能够强调出水的珍贵。
师:我很认同这位同学的看法。我再补充一条理由,“换”字功利性太强了,而爱斯梅拉达送水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用“一滴水,一滴泪”这个题目,符合汉语表达的含蓄性、意蕴的丰富性等特点,留给读者丰富的艺术欣赏再创造的空间,有着特殊的张力。它以并置的方式委婉点出了“一滴水”和“一滴泪”的内在联系,较好地凸现了原文的意旨。这样的标题不仅符合故事情节的进程,而且蕴含着爱斯美拉达送水、伽西莫多受感触而流泪的因果关系,更能够反映出爱丝美拉达送水的举措是发自内心、不需要任何回报的。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我还是觉得“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好,把多重对比表现的淋漓尽致。看到伽西莫多受刑,不同的人表现不同,即“换”来的结果不同。
师:我也再加条理由。我觉得全文是从伽西莫多的角度写的,而题目也应该从伽西莫多的角度写才更好,这个题目更能表现出伽西莫多的心理感受来。第二个题目“一滴泪报一滴水”好不好?
生:(没人回应)
师:我再改个题目“一滴水唤一滴泪”,好不好?
生:不错。更充实于文章内容。
师:对,这两个题目充实文章内容,但总觉得内蕴性上不如那两个题目。(下课铃声响)。
师:一滴水,拯救了一个灵魂;一滴泪,闪耀着人性之美。一缕阳光就能够驱散所有的阴霾,一点爱心就能够温暖整个世界。让我们在平时多积小善,奉献爱心,让世界充满爱。下课。(歌声《爱的奉献》响起)
设计构想:《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文很长,但情节很简单,学生不难读懂。文章写作构思时突出地使用了对比手法,这点学生也容易把握。但对文章的具体写法,即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学生恐怕容易忽略。因此,确定教学的目标为:1.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2.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对目标1,主要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在品读中使学生认识到细节描写的作用。
对目标2,通过评价题目,学生间合作探究来完成。因为文章内容不难,评价题目,学生自然能结合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评价。本节课设计时,还有个环节,让学生自己换一换题目,限于时间没有完成这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