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详细注解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帝:《楚辞补注》:德合天地称帝。(王)《白话楚辞》:天帝,上帝,古代指天神。高阳:《楚辞选》:古帝颛顼的称号。《楚辞补注》: 高阳,颛顼有天下之号也。(王)皇甫谧曰:高阳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张晏曰:高阳,所与之地名也。《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远古帝王颛顼氏有天下时的称号。苗裔:《楚辞选》:苗,植物的茎叶,根所生;裔(音曳),衣裾也。裾是衣服的边缘部分。苗裔指远末的后代子孙,是对祖先而言的。楚国始封君熊绎(周成王时受封)。据说是颛顼的后代。屈原这支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追本溯源,高阳当是屈原的远祖。《楚辞补注》:苗,胤也。裔,末也。(王)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朱熹说:“远孙也。苗者,草之茎叶”,根所生也:裔者,衣裾之末,衣之余也。故以为远末子孙之称也。”楚为颛顼之后,而屈原又是楚国的同姓。《白话楚辞》:后代。朕,《楚辞选》:古代贵贱通用的第一人称代名词,与“我”同意。秦以后,才成为帝王自称的专用词。《楚辞补注》:朕,我也。(王)蔡云:朕,我也。古者上下共之,咎繇与帝舜言称朕,屈原曰“朕皇考”。至秦独以为尊称,汉遂因之。唐五臣注《文选》云:古人质,与君同称朕。又以伯庸为屈原父名,皆非也。原为人子,忍斥其父名乎?《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朕,我。先秦之人不论上下皆可称“朕”,至秦始皇,始定“朕”为帝王自称的专用词。《白话楚辞》:朕,我的, 是第一人称代词的所有格。王逸释为“我”,是不准确的。《离骚》、《九章》中的“朕”字,均应释作“我的”。《招魂》首句“朕幼清以廉洁兮”,用“朕”字做主语,则应释为“我”。皇考:《楚辞选》:对死去的父亲(或祖先)的美称。皇,光大的意思。《楚辞补注》:皇,美也。父死称考。《诗》曰:既右烈考。(王)《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皇,大,美,是古人习用的称颂赞美的状词。“皇考”有二解:一、亡父之称,《礼记·曲礼下》:“祭……父曰皇考。”二、指远祖。证以周代金文,则“皇考”原可用以称亡父。疑前说近是。《白话楚辞》:即太祖、远祖,亦即最初受封之君。伯庸:《楚辞选》:屈原父亲的表字(他的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楚辞补注》:伯庸,字也。屈原言我父伯庸,体有美德,以忠辅楚,世有令名,以及于己。(王)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为屈原的皇考的字。《白话楚辞》:即见于《世本》和《史记·楚世家》的句亶王熊伯庸,是熊渠的长子,屈氏受姓之祖。“屈氏”之“屈”即由“句亶王”之“句”音转而来。伯庸为屈原的远祖。
译:我是古帝王颛顼的后代子孙,我先父的字是伯庸。
婕按:屈原此句意在自述出身强调自己与楚王同宗共祖,对楚之兴亡有重大责任,也为至死不能去国作铺垫。依一般思路,应由远祖述至今亲。因而,高阳应指颛顼,为其远祖,皇考则应为其父。王逸的《楚辞章句》离屈原的时代最近,应较为可靠一些。况且后文还有“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一句,若为“太祖”似无法做到。至于“朕”,无论为“我”或“我的”对句意都无影响,但以古汉语的习惯,“我”应为宜。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摄提:《楚辞选》:、《白话楚辞》:摄提格的简称。古人把天宫划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等分,谓之十二宫。以岁星(木星)在天空转运所指向的方位来纪年。岁星指向寅宫(斗、牛之间)的那一年,叫做摄提格。即寅年的别名。这年大概在公元前三四零年前后。各家的推算不同,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楚辞补注》:太岁在寅曰摄提格(王)。《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摄提”有二解,一同王逸说,指寅年。二、朱熹《楚辞集注》:“摄提,星名。随斗柄以指十二辰者也。”贞:《楚辞选》:当也。《楚辞补注》:正也。(王)《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正,当,犹言“正指着”、“对准了”。孟陬:孟,始。陬,即陬月,是夏历正月的别名。夏历正月建寅,孟陬,孟春正月、寅月。惟:《白话楚辞》:句首发语词。庚寅:纪日的干支,日也。正月里的一天,是寅日。降:古音洪,降生,下也。又《白话楚辞》:中引姜亮夫说:“降字原义当以自天而降为本义,此屈子自言天生,犹孔子之言‘天生德于予’之义云尔。”(《重订屈原赋校注》)则强调自天而降。
译:当岁星在寅之年,又正值孟春寅月,在寅庚日的那天,我自天而降(诞生)。
婕按:据王逸说,屈原应诞生在寅年寅月寅日。但据朱熹说,则以“摄提”为星名,而此星每年正月,皆指在寅的方位,则屈原的生年不一定在寅年,仅为寅月寅日而已。“三寅”是周代民俗中最重要的吉祥日子。“《孝经》曰:故亲生之膝下。寅为阳正,故男始生而立于寅。庚为阴证,故女始生而立于庚。言己以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下母之体而生,得阴阳之正中也。”(《楚辞补注》)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皇:上文“皇考”的简称,是古代语言中略去主词而单独存留形容词的习惯用法。览:观察,犹言“端相”。《白话楚辞》:指神灵观察。揆:衡量,估量,测度,度量。览揆,犹言研究。初度:《楚辞选》:初生时的气度。战国时,阴阳五行的学说已经很盛行。屈原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被认为是得人道之正,因为人生于寅。所以他的父亲一研究他初生时的情况,便觉得他的气度与众不同。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初,始。度,朱熹解作“时节”。初度,始生之时。《白话楚辞》:初降时的器宇、容度。 肇:《楚辞选》:、《楚辞补注》:始也,指初生时。《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白话楚辞》:闻一多据刘向《九叹》,解“肇”为“兆”之假借字,言告于祖庙由卜兆而得到名字,亦通。兆,卦兆。 锡:赐也。 嘉名:美名。嘉,善也。王逸说:“言父伯庸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故赐我以美善之名也。”古代贵族男孩一出生,便由父亲命名。《左传》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庄公)生。桓公问名于申繻。即其例证。一本“揆余”下有“于”字。
译:我父亲在我初生之时,仔细地观察、估量我的气度,通过兆卦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婕按:据上文,屈原出生不凡,所以其父应为观察、揣度其气度。而关于在祖庙中占吉凶给小孩取名,历史文献上有记载。而“肇”若单纯讲初生时,文中已有在此处也没有什么作用,据中国古代的习俗,“肇”通“兆”合理一些,况且屈原出生不凡。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正则:正,平也。则,法也。阐明名平之义,言其公正而有法则,合乎天道;高平的地叫做原。灵均:字原之义,言其灵善而均调。这些都和他生年、月、日“得人道之正”有关,也就是下文所说的“内美”。古人二十行冠礼,标志着已经成年,才有表字。“名余”句,申足上文“肇锡余以嘉名”的意思。“字余”句,是接着说以后的事。字虽是由外宾提出,但冠礼是父亲主持。(《孟子》:“男子之冠也,父命之。”)所以这字仍然算是“皇考”赐给的。
译:父亲给我取名为平,取字为原。
婕按:屈原名平,字原。正则以释名平之意,灵均以释字原之意。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纷:盛貌,众多。 内美:《楚辞选》:内在的本质的美。 《楚辞补注》:中,五臣曰:内美,谓忠贞。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指先天具有忠贞的高尚品质。 《白话楚辞》:内在的美好品质。重:一重两重的重,加,再也。 修能:能,通“态”,姿态、姿容。修能,美好的容态。(《楚辞选》:、《白话楚辞》:)一说“能”指才能。修,长。修能,长才、优秀的才能。(《楚辞选》:、《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白话楚辞》:) 《楚辞补注》:能,本兽名,熊属,故有绝人之才者,谓之能。
译:我既有内在的美好的忠贞的品质,又有外在的美好的姿容。
婕按:屈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此处其内美应侧重于忠贞而言,而与内在的美好品质(应也包含才干)相对应,取外在也有美好的姿容之意较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扈:披也。楚地方言。披服在身上。 《楚辞补注》:《左传》云: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扈,止也。江离:《楚辞选》:离,一作“蓠”。香草,生于江中,所以叫做“江离”,即蘼芜。 《楚辞补注》:说者不同。《说文》曰:江蓠,靡芜。然司马相如赋云:被以江里,糅以蘼芜。乃二物也。《本草》蘼芜一名江里。江离非蘼芜也。犹杜若一名杜蘅,杜蘅非杜若也。蘼芜见《九歌》。郭璞云:江离似水荠。张勃云:江离出海水中,正青,似乱发。郭恭义云:赤叶。未知孰是。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香草名,即川芎。 《白话楚辞》:香草名,又称蘼芜,即芎穷。辟:同“僻”,偏僻。 《楚辞补注》:辟,幽也。芷幽而香。(王)芷:《楚辞选》:即白芷,也是香草。生于幽僻之处,所以叫做“辟芷”。 《楚辞补注》:白芷,一名白,生下泽,春生,叶相对婆娑,紫色,楚人谓之药。辟芷,生长在幽僻之处的芷草。纫:《楚辞选》:绳索。这里作动词用,贯串联缀的意思。 《楚辞补注》:《方言》曰:续,楚谓之纫。《说文》云:绳也。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结,指把香草结续成索。 《白话楚辞》:楚方言,连结。秋兰:香草,-名。属菊科。多年生草本,高三四尺,全部有香气,秋天开淡紫色小花,所以叫做“秋兰”。兰有数种,兰草、泽兰生水旁,山兰生山中,但都和兰花有别(兰花属兰科)。《楚辞》里所说的芳草的兰,都是指兰草、泽兰和山兰,而不是指兰花。只有《九歌·礼魂》中的“春兰”是说兰花。佩:《楚辞选》:古音疲。带也。这里作名词用,指佩带在身上的香草。古代男女同样佩用,以祓除不祥,防止恶浊气味的侵袭。 《楚辞补注》:佩,饰也,所以象德。(王)《白话楚辞》:佩带在身上的饰物,名词。
译:我身上披着江离与生在幽僻处的芷草,以秋兰作为佩在身上的饰物(此以采取各种香草喻博采众善)。
婕按:这里关于江离与秋兰不少说法,本以为只要把握其均为香草、比喻博采众善的本意足矣,不必为这些细节过于计较。但其中原也大有机巧。楚人贱蕙而贵兰,便可知屈原用词之微妙,他对于香草的选择原也有其用心。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汨:当作“汩”,楚方言,水流疾貌(“汨”“汩”古多通借,但义实有别)。这里是指时光如流水,过得飞快。《楚辞补注》:去貌,疾若水流也。(王)五臣云:岁月行疾,若将追之不及。《方言》云:疾行也,南楚之外曰汩。不及:赶不上。不,一作弗。不吾与:不与吾。犹言不等待我。恐:疑也。这两句是诗人担心时光流逝,自己为国家做不成事业。
译:时光飞逝,我将赶不上它,担心年岁不待人。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搴:拔取。楚地方言。阰:《楚辞选》:小的山坡叫,大的山坡叫做阰,是楚国南部的方言。 《楚辞补注》:山名。在楚南。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清戴震《屈原赋注》:“南楚语:大阜曰阰。”大土岗子。木兰:《楚辞选》:香木,辛夷的一种。花的形状似莲。兰,莲,古字通,所以叫做“木兰”。 《楚辞补注》:《本草》云:木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高数仞。任昉《述异记》云:木兰川在寻阳江,地多木兰。 《白话楚辞》:香木名,或称黄心树,紫玉兰,皮似桂,状如楠树,高数仞,相传去皮而不死。揽:采、采摘。《楚辞补注》:一作,一作。洲:水中可居之地,水中的陆地。 《楚辞补注》:一作中洲。莽:古音姥,此处读如米。香草名,即紫苏。《方言》:“苏,芥草也。南楚江湘之间谓之莽。” 宿莽:指冬天不枯的芥革草。 《楚辞补注》: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曰宿莽。(王)《尔雅》云:卷施草拔心不死,即宿莽也。 《白话楚辞》:经冬不死的一种香草,这种草拔心以后还能生长。木兰树去皮不死,宿莽草拔心不死,皆香之不变者,所以用来修身。
这两句有双重涵义: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隐喻自己在勤勉的进修中所养成的独立不移的坚强个性;另一方面,它不但说从朝到夕,而且也包括了从春到冬的过程,暗示时间流驶之速,即下文“日月不淹,春秋代序”之意。 《楚辞补注》:木兰去皮不死,宿莽遇冬不枯,以喻谗人虽欲困己,己受天性,终不可变易也。
译:早上拔取山岗上的木兰,傍晚采集水洲中的宿莽。
婕按:这里应更多地理解为句中的寓意,而并非他本人一定这样做了。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日月:指时光。 忽:速也,过得很快的样子。 淹:久留也。 《楚辞补注》:淹,久也。代序:轮换,即代谢。古人读序为谢。轮流替换。代,更也。序,次也。
译:时光匆匆而过不能久留,春秋四季更相代谢。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思。与下句的“恐”对举成文。 零落:飘零,坠落。 《楚辞补注》:零、落,皆堕也,草曰零,木曰落。零,一作苓。(王) 美人:《楚辞选》:自指。美是壮盛的意思,美人指壮年的人。想到草木的由盛而衰,联系到人的由壮而老,感到心惊。《楚辞补注》:《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自王逸、朱熹以来皆以为喻人君,即指楚怀王;清朱冀则以为屈原自喻(《离骚辨》);朱骏声、马其则以为泛指贤士(朱说见《离骚补注》);戴震又以为喻壮盛之年。以下文观之,疑自喻之说近是。 《白话楚辞》:此词古今解说纷纭,有说是指怀王,有说是屈原自指,有说是谓盛壮之年,有说是泛言贤士。从下文来看,当以指怀王为是。迟暮:指年老。迟,晚也。
这两句承前“恐年岁之不吾与”而说。
译:想到草木已凋零陨落,担心自己年老而无为。
婕按:此应为屈原自喻,承接上文继续表达时间匆匆流逝而恐年岁之不吾与之意,这是一脉相承的。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不:“何不”的省文,为什么不。《文选》无“不”字,误。一说,“不”是语气词。 抚:循也。与《怀沙》“抚情效志兮”的“抚”字用法相同。《楚辞补注》:五臣云:抚,持也。 壮:古通庄。壮和庄都有美盛的意思。壮盛之年。 《楚辞补注》:年德盛曰壮。(王) 弃:扬弃。去也。 秽:秽政。污秽的行为。《楚辞补注》:行之恶也,以喻谗邪。百草为稼穑之秽,谗佞亦为忠直之害也。(王) 抚壮:谓循抚楚国的民心士气以及其他优越条件,加以利用。 《白话楚辞》:趁着壮年。弃秽:谓扬弃楚国腐化黑暗的政治法度,加以改革。“抚壮”与“弃秽”相偶为文(参用闻一多说),即当时楚国现实的两个方面。改:更也。此度:《楚辞选》:指现行的政治法度。一本“度”下无“也”字。 《白话楚辞》:态度。 《楚辞补注》:《文选》云:何不改其此度。一云“何不改乎此度也”。五臣云:何不早改此法度,以从忠正之言。(王)
译:(君主你)为何不趁着壮盛之年扬弃谗邪之人,为什么不改变现行的腐化的政治法度呢?
婕按:《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引清王邦采说:“‘抚’,凭也;年富力强,正可凭之以从善改过。三十‘曰‘壮有室’,正室家之侯。‘弃秽’者,去不洁之蒙,呈西子之质;与‘美人迟暮’紧相承接,轻相掩映。……‘抚壮弃秽’,所谓‘改此度也’。‘何不’与上句互文,上‘不’字已暗含一‘何’字而又带起下文之词。”《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此句仍就己身改过从善而言,或谓指楚君,疑非是。
结合下面的“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则此四句应为承上启下关系。前面讲了时光匆匆、自己如何勤勉修身,与下一段相照应则引入了对君主的劝谏,“来吾道夫先路!”更是强烈地表达了自己辅佐君主,将驱先行的愿望。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乘:《楚辞补注》:一作,《文选》作策。(王)骐骥:骏马。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贤臣。“乘骐骥以驰骋”,是比喻任用贤才,来治理国家。驰骋:(骑马)奔跑。 《楚辞补注》:驰,一作驼。(王)驼即驰字,下同。来:汤炳正认为“来”字当为“道(导)”之助动词,而置于主语“吾”之前,形成了特殊的语言结构。以通常语言结构而言,应作“吾来道夫先路”,当以“来道”连读,而不当以“吾来”连读(《楚辞类稿》)。道:同“导”,引导。夫:读作扶,语词。语气助词。本篇除“仆夫悲余马怀兮”的“夫”读作本字外,馀均仿此。先路:前面的路。犹言“前驱”。导夫先路,在前面带路。一本“路”下有“也”字。
这两句写诗人决心把一切献给楚国的富强事业的抱负和理想。
译:君主你若肯委任贤才来治理国家,我愿为你的前驱,来引导你使政治走上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