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文题的理解。
2.体会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3.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知识铺垫】
1.作者简介
梭罗(1817--1862)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散文家、思想家,生长在康科德村。二十岁于哈佛大学毕业,曾任教师两年,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后转入写作。1845年7月4日,梭罗独自一人拿了一柄斧头,跑到瓦尔登湖畔,亲手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住下。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而余下的时间里,他就常常在瓦尔登湖畔沉思冥想,两年后才重返康科德镇,继续写作生涯。1854年, 《瓦尔登湖》出版。一百多年后,《美国遗产》杂志上列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瓦尔登湖》位居榜首。
2.字词积累
蓊郁 wěng 游弋 yì 甬道 yǒng
挥霍 huò 黑魆魆 xū 混浊 hùn
吞噬 shì 譬喻 pì 涟漪 yī
徜徉 cháng yáng 一泓 hóng 瞥见 piē
引擎 qíng 深邃 suì 慵懒 yōng
【自主学习】
文中有哪些语句最让你有感触,请划出来,读一读,说一说。
1. 范例
例句一:“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参考:在作者心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将湖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湖被人格化了)
(补充写景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
例句二:“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
参考:虽然瓦尔登湖遭受了很多人类亲手制造的磨难,但它依然年轻、依然充满神秘与活力。在作者眼里,瓦尔登湖俨然一位纯洁神圣、青春永驻的女神。岁月的流逝、人世的不测丝毫不能使她衰老,这种永恒象征自然的恒久与博大。
【问题探讨】
1.瓦尔登湖到底美在何处?
2.“瓦尔登湖” 是“神的一滴”?
【课堂小结】
面对梭罗清新自然的文字,其实就像面对一汪宁静清澈的瓦尔登湖,从那儿我们可以反观出自己的内心曾经有过的种种芜杂和浮躁,反观出我们现代人生活方式中种种奢华和虚荣。阅读《神的一滴》的意义也就在此,如果我们能像梭罗一样,在喧嚣的年代里,秉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必定可以拥有一个像瓦尔登湖水一样明澈的人生。
“(它)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