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目标,课前自学
教学目标:
1. 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以及其苦难的感悟。
2.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
3.理解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特点。
自学指导
一、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加入中国作协。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其中《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二、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剥蚀()柏树() 恍惚() 隽永()
猝然() 坍圮() 恪守() 隽秀()
熨帖() 意蕴()宿命()颓墙()
捋()肆意()亘古不变()
玉砌雕栏()窸窸窣窣()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祥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B.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至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身。
C.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年就座落在那儿了。
D.只是在她卒然去逝之后,我才有余瑕去设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了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然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一时没有。
②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
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使我们遵循世界各国普遍的共同价值观。
A.反映祈求信奉B.反应祈求奉行
C.反应乞求信奉D.反映乞求奉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只要你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
B.陈希同之流生活腐化,道德败坏,最终落个声名狼藉。
C.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D.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他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东西传达给我,我读得出神入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强烈要求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同时谈判并缔结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及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B.这种行业,人数少、规模小,又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不为人们重视。
C.四川的山鹧鸪近年来成倍地减少,目前仅剩两千多只。
D.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和感冒等诱发的。
三、活动设计:
1.从总体上看,一、二部分作者所写的对象及特点是什么?
2.这样写有何作用?
学后自结体会 自主设计课堂
一、 【学后自结体会】
重点词句方面:---------------------
段章结构方面---------------------
质疑问难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设计课堂】
1. 学习目标
2.重难点
课堂推进,攻坚克难
1.阅读课文第一节与第五节第一句话,说一说作者与地坛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
2.第一部分有几处关于地坛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3.作者为什么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地坛环境?
4.在地坛,作者展开了怎样的思考?
为什么生?怎样活?
5.六个“譬如”句字面上是说古园形体被肆意雕琢,有些东西却不能改变,请联系作者经历、遭遇说说文句的含义是什么?
随堂训练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地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得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1.“我”原来就知道“母亲已经不在了”,为什么后来又“才……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2.母亲为什么“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
3.“我”为什么明明看见母亲还没有找到自己却决意不喊她,让母亲继续着急地悄悄找下去?作者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你能分析出来吗?
4.这两节在语言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课外迁移,提升能力
(二)阅读理解
白蝴蝶之恋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甲)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青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温的翅膀轻轻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
她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我痴痴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
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放在手心里。
这已经冷僵了的小生灵发蔫了,它的细细的足脚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她一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只像丝一样细的脚。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它飞翔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
这时,风过去了,雨过去了。太阳用明亮的光辉照满宇宙,照满人间,一切都那样晶莹,那样明媚,树叶由嫩绿变成深绿了,草地上开满了小米粒那样黄的小花朵。乙我把蝴蝶放在洒满阳光的一片嫩叶上,我向草地漫步而去了。但我的灵魂里在呐喊--开始像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你为什么把一个生灵弃置不顾?……于是我折转身又走回去,又走到那株古老婆娑的大树那儿。谁知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叶上蠕动呢!我不惊动它,只静静地看着。阳光散发着一种淡红色,在那叶片上颤悸、燃烧,于是带来了火、热、光、明、生命,雨珠给它晒干了,风沙给它扫净了,那树叶像一片绿玻璃一样透明、清亮。丙
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
这时,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失落,怅惘,唉!人呵人……我默默伫望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
1.文中甲、乙、丙三处景物描写分别有何作用?(不超过30个字)
2.联系上下文,第三段中的一滴圣洁的水和一道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是指什么?(不超过10个字)
3.从文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对白蝴蝶爱恋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观全文,概括白蝴蝶之美。(不超过20个字)
5.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不超过25个字)
高考链接,精彩回放
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
要求:1.先用一句话拟写出一种你自己不认同的看法;2.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3.不超过100字。
据报道,某位以独特的“搞笑”风格塑造了众多不人物的著名影星,被某大学聘为教授。对于他能否胜任,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2005年北京卷)
(设计人:董志霞)
《我与地坛》答案:
自学指导
二、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sùtānpqìgèntuísìjuànkèlǖyù
shíhuǎnghūǎaijuànjùncùyùnxīxīsūsū
2.B3.B 4.B 5.B
随堂训练
1.当“我”在黑暗中孤零零地呆着却不再有人来催自己回家时,这陌生的感受使“我”真实地感到母亲已离“我”而去。
2.母亲来找“我”是不放心“我”呆得太长,但只要亲眼看见“我”好好地呆在园子里,她就暂时松一口气,而让“我”继续一个人设法排遣心中的苦闷,因为同样处于生活最底层的母亲实在没有法子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怀着巨大的忧心与痛苦日复一日地听任“我”疯狂地呆地废园里。
3.对于无助的母亲深挚而卑微的爱,更无助更卑微的“我”无法承受因无条件地接受它而引起的心灵震荡,也不愿因主动承受它而越发显出自身的绝望,还由于毕竟年轻不懂得关心、体贴痛苦的母亲,珍惜母亲给自己的爱,所以选择了残忍的回避。
4.前一节语言富于艺术性,“又是……清晨,又是……白昼”,“又是……午后,又是……傍晚”,迷离惝恍,充分渲染了失去母亲的悲痛。后一节语言朴实木讷得近于绕口令,像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这实际上是这出生活悲剧中最悲惨最令人心碎的地方,作者却把所有的震撼全都埋在了平静的琐语下面,含锋不露,蓄势惊人。
课外迁移,提升能力
1.甲处:为白蝴蝶被雨水打落在地作铺垫。
`乙、丙处:突出阳光对白蝴蝶再次起飞的作用。
2.一种怜爱之情或一种助人之心
3.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
4.纯洁之美、纤细之美、顽强之美、勇敢之美。
5.人也如白蝴蝶一样,处于困境时需要别人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