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创设情境: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
雄踞东方的六国为何不足十年就土崩瓦解呢?“一门三词客”的苏家父子就写了三篇六国论
一、整体感知:
一、快速诵读全文,标注字词及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提出疑问,学生解决
1、完:保全(应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教师不能有知识性错误哟!)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故事:旧事,成例
3、学生齐读一二段,并试译
师作翻译示例
二、研习文本
1、作者是如何论述弊在赂秦的?
2、作者是如何阐发“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从论证的角度属于什么论证?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指的是哪三国?
3、苏洵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齐读倒数第二段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中的“咽”应如何读?
4、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苏洵的这篇文章对于六国已无任何意义,对谁有意义呢?六国的境地和北宋有何相似之处
学生总结介绍北宋的情况,自然补充了时代背景
师补充时代背景:
北宋建国以后一百年间,与西夏、契丹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的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5、穿越时空,回到北宋,你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你会有怎样的感想?
三、拓展延伸
文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标画出来,并大声朗读
生朗读并谈自己如此处理朗读的原因
孟庆欣
教学和旅游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师是导游,学生是游客良好的导游,会循循善诱,心中、眼里处处皆美景,次之导游胸中、眼里皆无景,最可怕的导游是自己迷了路老师中这三者就各有代表
规律的东西、原则的东西,没有新旧之分文言文首先必须讲求字义文言文的教学绝不能与现代文混为一谈文言文首先必须讲求字义,讲出文言文的特点同时还必须注意文体的把握“志”和“论”是不同的文体,应讲出各自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还应以诵读为主教师上课不要给学生一种错觉,以为语文是为了教的,其实语文是为了用的
《江南的冬景》就是一个用好语文的典范讲这课时,应讲出郁达夫的特点:注重画面的描摹教师应引领学生,在用语文方面多下些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