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重现》《站着读与跪着读》整合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阅读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关键词、关键句的含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意目标:
1、感悟经典、阅读经典,树立正确的“经典观”“阅读观”,培养独立阅读的品格
教学设想:
本节课定位在整合教学,出于以下考虑:(1)两篇文章同属于读本必修一“寻找精神家园”这一单元,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均围绕“经典”展开,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大地重现》旨在探讨要不要读经典,《站着读与跪着读》旨在探讨如何读经典。两篇文章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经典,正确阅读经典。(2)读本上选文重在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强调个性化阅读,因此本节课教师重在引导,较多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感悟、讨论;同时,课前的充分预习也给本节课同时容纳两篇文章的教学提供了可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刘烨园是著名散文家,同时我们又可称他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成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之前,曾做过多年高中语文教师。他所带班的语文成绩异常优秀,让人啧啧称羡。如果要问秘诀,引用他经常对学生讲过的一段话就是:得阅读者得天下,用阅读者分自高。由此可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但当我们进入图书馆、书店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该做何种抉择又常常让我们无所是从。到底应该读何种书,怎样进行才能让我们开卷有益?今天就让我们阅读刘烨园的《大地重现》和陈四益的《站着读与跪着读》,看看他们会给出什么建议。
二、整体把握
提问:本文标题“大地重现”,有何寓意?
分析:问题分解——“大地”指什么?“重现”能否改为“出现”?
提示:第二段文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它们只想久久地感动着你,抚爱着你,不动声色地以大地的本质时时滋润着你。”
第五段文字“当我认为它与诸多流行歌曲、畅销书和无人生的言行相比,前者犹如大树、山川、世界,而后者近于贫草、沙砾、窝棚或无须有的废纸、锈迹的时候,这种思索亦不过是可笑的暮气——如果是我错了就好了。”
第六段文字“但如果不是我错了,那就不啻是覆盖大地的林林总总的钢筋水泥们的悲哀了。”
明确:“大地”指经典著作。“重现”意为重新出现。 “经典回来吧!”
三、局部推敲
1、感受经典魅力
(1)第一段中将”那些书”比作榕树,请分析二者间的相似点。
阅读:学生齐读第一段。
讨论:分组讨论
分析:联系本句在文中起的作用,筛选关键词。
明确:“它们仿佛很老了,其实正在郁郁葱葱的壮年。清晨的雾里,密匝匝的浓叶下,垂落缕缕潮湿的气根;鸟群的叫声,在巨云似的树冠里四面八方地响起,绿荫却深得看不见这些精灵们舒展、活跃的身影。——历久弥新,充满活力
“清晨的榕树下,凉意总是格外浓重,一棵树就有一丛森林的感觉和气息,数不尽的厚质的绿叶,像成千上万的语言,散发着悟不到头的盎然,读不透的深蕴……”——内涵丰富
“若是蒙蒙的、苍凉的雨天,那些绵绵沾蓑的雨丝就因为和它在一起也古老、久远了……”——古老、传承久远
“如今回想起来,总有一见如故的真挚,好像前生有缘,我们的的确确和祖先、后人一脉相承着生与死、爱与恨、凄惶与清醒的灵魂似的。”——传承文明,情系古今
“即使树龄相差几十、几百载,也一样浓绿得化不开,一样的生意勃勃,起伏如潮。”——年代虽异,价值相同
“无论飘泊到哪里,在它的盘根错节上听过雨诉,冥思过星空的孩子都永远难以忘怀,永远在生命里一次又一次地呼吸着它的博大精深。”——博大精深
(2)如何理解“经典的著作大多都发旧了。它们旧得真好。”
分析:问题分解——“发旧”指文中书籍呈现的何种状态?达到了何种出人意料的效果?
(3)“经典的含义和魅力就在这里罢。”“这里”指代什么内容?
明确:“因而,如果天地果真是这样使人至高无上的话,那么语言的本质就该是生命的、创造的。生命和创造永恒,永恒怎么会过时呢?”
(4)小结经典的魅力所在:
明确:经典著作因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朴实无华,故能历久弥新,世代流传,成为传承文明,沟通古今之人的纽带,具有永恒的魅力。
2、经典面临困境
(1)经典著作到底遭遇怎样的困境?筛选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世上出现了那么多背叛语言的书,出现了那么多不再崇敬最值得崇敬的经典的行径。
分析:文中第三段提到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生命的、创造的,生命和创造是永恒的。“背叛语言的书”也就是指那些没有长久生命力的书,具体的指畅销书等。
(2)什么原因造成经典今天的困境?筛选原文语句回答。
①理解错了繁荣,用错了崇敬和感悟。
②不是经典们已朽成腐木的话,那就是有人浅薄、无知和乌有了。
3、体会作者情感
(1)面对经典如今遭遇的困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又是怎样?
分析:抓住关键词分析。“喟叹”“固执”“感谢”“悲哀”“忧愤”
四、阅读经典
(1)导入新课
面对经典,有人不屑一顾,弃之如草芥;有人顶礼膜拜,奉之为圭臬。这两种做法均不可取。同样,阅读经典,我们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保持怎样的心态才能正确的阅读经典,理解经典呢?我们共同进入《站着读与跪着读》的学习。
(2)重点分析
提问:文中哪些人是“站着读”的?结合这些例子,抓住关键词句概括“站着读”的内涵。
明确: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李卓吾——不赞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王充——“追难孔子,何伤于义”、“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不迷信权威(圣人),敢于质疑问难;
对于杜甫《徐卿二子歌》,王弇州、邵子湘都指出杜甫“吹捧过头”的“庸俗”:要全面客观评价作者;
对于杜甫《杜鹃》的评价,邵子湘——“古拙。乐府有此法,不害大家”、宋牧仲——“实不佳”、王遵岩——“不可为训”、——王阮亭——“兴观群怨,读此恍然有得”: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概括:站着读——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问难,要全面客观评价作者,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3)阅读感悟
作为中学生学语文,应该怎样“站着读”?你有这样的读书经历吗?请交流一下。
五、感悟经典,仿例造句
进入中学后,我瞄上了“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它们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得到了无穷美的享受:我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留连,____________,时而在高大巍峨的巴黎圣母院前驻足,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总结
面对经典,崇敬、感悟;阅读经典,平等、客观。
板书设计:
1、经典魅力永恒
大地重现 2、经典遭遇困境 面对经典——崇敬、感悟
3、作者忧心忡忡
站着读与跪着读 阅读经典——平等、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