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 魏凤英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所写景物雄浑壮丽,所抒胸襟博大宽广。在这首词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词人,一位壮志满怀、豪情万丈的英雄。感情激昂、豪迈,是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绝佳教材;还是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励志熏陶的最佳范本;更是走进毛泽东心灵、 领略伟人风采的最佳桥梁。

教法简析

1、精讲点拨法

魏书生老师曾说要学生学会扔掉拐棍走路;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改明确提出老师的角色应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主持人,有效课堂的引领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上要少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学生的疑惑之处要点拨,以推进他们的思考;需要深入、需要提炼高度的要精讲,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由此确定本课的教法为精讲点 拨法。主要在以下几处精讲点拨:诵读指导时、比较总结时和学生有疑难时。

2、比较鉴赏法

“比较”其实就是对比,对比手法是文学作品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写作方法,有比较,才有突出。在阅读过程中,比较就是品评,就是鉴赏,就是总结写作规律,提高阅读文本的能力。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提高。学生在类似诗文的比较鉴赏中能掌握到语文学习的规律性东西,比较鉴赏的过程就是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比较鉴赏,举三反一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另外,北师版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比较阅读,由此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比较鉴赏法。主要适用于对《沁园春·雪》下阕学习中。

学法分析

1、诵读法

曾国藩曾说过他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是“读书出金玉声、飘飘意远”,是说诵读诗文 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俗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是说好的诗文需要反复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诵读,学生首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诵读;并且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所以学生学习这首词要反复诵读,有层次诵读,达到读准、读懂、读美,老师适时诵读指导,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

2、想像联想法

作家雨果曾说:“想像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突出了想像的魅力;诗词之所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主要时因为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而优美的意境就需要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在自己的脑海中生成美好的图画。想像是在对诗词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是学习的深入,是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知识生成,是他自己的所 得。在《沁园春·雪》中,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雄浑壮丽的北国风光图,既有阳刚之雄健,又有阴柔之妩媚,学生脑海中有了这么一幅画卷,不仅把握了词的上阕,对于下阕的学习,也是水到渠成。

3、品读法

品读就是细读、品味,就是含英咀华,咬文嚼字,正如苏轼所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好的诗文需要仔细咀嚼,仔细品味的。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是品味用词的精巧、品味意境的宏大,在细细品味中诵读、比较,学习读诗品诗的方法,提高分析、鉴赏感悟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是《恰同学少年》,我最欣赏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指点江山的自信 与自强。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这节课能否拿出我们的英雄本色来?

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了解毛泽东的另一方面—— 诗人毛泽东。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毛泽东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政治家。”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乐章。”特别是他的这首《沁园春雪》,曾经在重庆引起轰动,被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誉为当 世难得的精品,气吞山河、气度非凡。今天咱们就学习这首词,来领略毛泽东诗人的才情,政治家的风采。

二、诵读,把握基调(重点指导上阕朗读)

1、师:请同学们大声读这首词两遍,看谁读得最气度非凡!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

2、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词?

(一生读,老师评价)

(又一生读,老师评价、激励)

3、师:“望长城内外”我有两种读法,你认为怎样合适?

(老师读,学生思考,评判,师生确定应该“望”字的重音、语气,梳理“望”字领起的内容)

4、学生齐读“望”字领起的这几句。

5、师:“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又该如何读呢?(师示读,还用两种语气)

(学生思考,评判,确定气势)

6、学生齐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

7、师:既然语调高亢就显得有生机,哪“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该怎样读?老师在几年前读这首诗,是这样读(师慷慨激昂地读),可是我今天想闭起我的小眼睛,这样读(师深情地读),同学们品味,哪一种更合适?

(学生思考,评判,确定语气与感情 )

8、学生齐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

9、老师范读或学生范读,要求: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并思考:你能找出概括上下阕内容、堪称全词骨架的句子吗?

明确: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前半句是总结上阕,后半句是引起下阕。

三、品读,领略意境。(重点学习上阕)

1、师:请同学们采用这样的方式自学:

屏幕出示:赏析一词:我认为“ ”一词好,好在……

描绘一句:“ ”一句,使我仿佛看(想)到 了……

学生自学,讨论

学情 预测:学生比较认可的词语可能有:

“顿”“内外、上下”“千、万”“山、原、长城、黄河”

“红、银”“舞、驰”等词。老师指导,学生品味、朗读。

学生想象的美景根据情况而定,老师合理引领。

2、师:让我们带着赞美,带着陶醉,齐读上阕。

(学生齐读)

三、比较阅读,感受诗人的胸襟气度。(重点学习下阕)

1、师: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啊!老师经常发现有人把这个“娇”字写成“骄”,想想也有道理,这么美的河山,怎不令人骄傲与自豪呢?同学们看,毛泽东用这个“娇”字,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既突出祖国风光的柔美。又照应“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有阳刚之雄健,又有阴柔之妩媚,这既是我们可爱的祖国,又是毛泽东诗词的美学追求。

2、师:江山如美人一样可爱,使得哪些英雄为之倾倒呢?请细读下阕,找出毛泽东评点了那些英雄人物?你知道他们名垂青史的伟大功绩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出示五位帝王像)

(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品评五位帝王,老师评判,界定,激励)

3、师:真是战功赫赫,功勋卓著。

毛泽东如何评价他们?哪些词体现毛泽东的观点?

(学生自读,圈点勾画,师生讨论)

明确:“惜”字领起这几句,其中“略输”“稍逊”“只识”几个词,有肯定、惋惜、委婉的批评,还有作者一点微微的自得。

4、师:读这几句,咱们是点头 好,还是摇着头读好?

是撇着嘴表示不满好,还是嘴角微微上扬,含着一点自信好?(学生评论)

好,我们就是毛泽东,让我们微微摇头,微微上扬嘴角,读这几句,读出这几种微妙的感情。

(学生齐读这几句)

5、师 :那么最能体现词人豪情壮志的是哪几句?请大家气吞山河地读!

(生齐读后三句)

6、师:何谓“风流人物”,你认为词中的“风流人物”指谁?

(师生讨论,探究)

明确:我个人认为,主要指毛泽东自己,因 为“诗言志”吗?

当时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长征也取得了胜利,对于中国的局势成竹在胸。说是人民大众也有道理,因为他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代表吗。

7、师:请同学们看毛泽东的这两首词,你能找出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意境相同的诗句吗?(屏幕出示《沁园春长沙》上阕和《清平乐六盘山》)

(生自读,讨论)

明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8、师:(指点两词)这是1925年参加 革命不久的毛泽东的胸襟,这是1935年长征尚未取得成功时的毛泽东的气度,可是为什么《沁园春雪》会成为毛泽东的代表作呢?别的咱们不看,仅从这几句,你能读出点什么吗?(生思考,讨论)

明确:从标点,从语气,从背景,可以看出这首词体现的作者情怀更坚定,更豪迈,更自信,更能代表毛泽东的胸襟与气度。

9、师:我很激动,为同学们的目光与学识。咱们分开读,女生齐读“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男生齐读“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全班齐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求最后四个字读三遍,气势要一遍比一遍强。

(生齐读,慷慨激昂)

10、师:同学们看,毛泽东望的仅仅是北国风光吗?

他望的是祖国万里的河山,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舞台,望的是中国美好的未来。老师根据《沁园春雪》的上阕,写了一句上联:望万里河山见雄浑壮丽,美也!祖 国!根据词的下阕,对出下联吗?我给两个词提示

评 显 , ! !

(学生合作探究)

明确:评千古帝王显胸襟气魄,壮哉!领袖自己的名字!

四、拓展总结,认识伟人毛泽东。

1、师:在《沁园春·雪 》中,我们看到的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毛泽东,那么,在逆境之时,他还有如此的雍容与大度吗?(屏幕出示《卜算子·咏梅》)

2、师:这首词写于1961年,当时国内经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台湾蠢蠢欲动,印度虎视眈眈,苏联的高压政策,使我国处境艰难。

请同学们读这首词,你能找出最能体现毛泽东情怀的一个词吗?

(学生自读,指点)

明确:“俏”字,“俏”在风雪交加之时,“俏”在悬崖百丈冰之上。

3、师:这就是藐视困难,襟怀磊落的梅,这就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毛泽东,由此,我们对联的横批应该是—

明确:“伟人风采”

总结:读毛泽东诗词,等于读中国的革命史,中国的发展史。

齐读或齐背《沁园春·雪》下课。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