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2.创作散文诗和朗读散文诗的知识。
3.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对大海的艺术描写。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散文诗和朗读散文诗的技能。
2.品味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好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陶冶同学们的情操,激发其热爱自然与人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感悟散文诗优美的艺术和作者奇特的想象。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复杂情感
课前预习
字词疏通:
1.掌握加点字的音。
蔚蓝(wèi) 和煦(xù) 酬唱(chóu) 咫尺(zhǐ) 颤栗(zhàn lì)
2.多音字
3.形近字
4.辨义
辨 辩
借助于偏旁部首来区分,前者“辨”与“剖析”,所以常用于辨别、分辨等;而“辩”和“语言”,比如说辩解、辩护、辩论等。
5.解释下列词语。
蔚蓝:像晴朗的天空那样的颜色。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望不到头。
和煦:温暖。
精美绝伦:精致美好,独一无二。
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颤栗:颤抖。
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短。咫,我国周代长度名,八寸为咫。
一、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主题。
2.精读品味:体会语言的优美生动。主要是运用了一些形容词,充分描写了想象中的美好世界。同时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运用这些修辞,使大海中的一切都形象化、人格化。 3.比较学习。把本文和《天上的街市》进行比较,比较想像的异同,体会想像的魅力。
问题精选:
1.这篇散文诗的主旨是什么?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不同的理解:①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②赞美美好的青春生活。③歌颂爱情的美好。④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应该说这样的不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着各自的道理。
2.这篇文章的结构怎样?
开篇用充满激情的呼告,把久积心头的对大海的爱喷发出来,同时概括写出大海的魅力所在。“在梦中”,点明诗篇的内容是想像中的情景。紧接着作者描写了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写“我”和其他人在大海上快乐的行为。大海,是平静的,安详的,美丽的;人,是快乐的,幸福的,年轻的。写大海,是简笔勾勒;写人侧重于写人的感受。蔚蓝的大海,蔚蓝的天空,蔚蓝的王国,也都是从人的视觉和感觉中写出来的。
另一个场景是写大海上见到的神仙世界。先写看到的岛屿“晶莹明澈”,其色“光艳夺目”,其味“醉人的芳香”,植物有“白玫瑰和铃兰花”,动物有“长翼的鸟儿”。这简直是人间仙岛,人间天堂。接下去的是写在花和鸟的簇拥下在海上漂游。突出写“女人的声音”,写眼睛会闪出亮光,脸上会出现笑容的“她”,把一个充满神奇、充满美、充满爱的海上世界写得真正如天堂一般。这其实是通过梦幻手段把作者充满爱心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
散文诗的最后一段和开头是间隔反复,内容在反复中略有变化。
3.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其一表现在优美的语言。
①运用富有自然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塑造大海的形象。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大海中的一切都是形象化、人格化的。
其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这里的大海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海,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海。这大海是充满幸福的爱情的海。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一般都是以象征来结体的,这首诗也不例外。
二、知识背景:
1.关于作者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出身贵族。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学习。曾结识别林斯基并受其思想影响。19世纪四五十年代和《现代人》杂志合作,后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发生分歧。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创作《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屠格涅夫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各种各样体裁的作品,并撰写了相当数量的文学评论、回忆录、文学书简等等,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俄国文学的宝库,为俄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如今已成了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屠格涅夫晚期的主要作品是《散文诗》(1878—1882年)。这部优美的散文集的内容和倾向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表现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如《门槛》《俄罗斯语言》),有的则充满怀疑和悲观情调(如《斯芬克斯》《无巢》《蔷薇曾经多么娇美……》),有的是描写种种美好的景物和快乐的人们,通篇充溢着激情(如《蔚蓝的王国》)。 屠格涅夫说过:“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和生活实况才是作家的最高幸福,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并不符合。”他确实忠于这个现实主义原则,有时甚至能超出贵族自由主义立场的局限。他虽然长期侨居国外,却能迅速及时地反映俄国社会现象。他的全部创作几乎成了19世纪40至7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的编年史。屠格涅夫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感情,笔下的主人公很多和祖国命运密切。他对俄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尤其是对长篇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以擅长塑造少女形象著称。《罗亭》等长篇和《阿霞》《初恋》《春潮》等中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写得跃然纸上。屠格涅夫善于写景,能够刻画自然景色的瞬息万变,又能赋予诗意和哲理,有时还赋予象征意义;这些描写不仅是人物心境变化的反映,而且往往成为情节转折的契机。屠格涅夫是真正的语言艺术家,对俄罗斯语言规范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列宁在列举俄国的语言大师时,首先提到了他。他的风格简洁、朴素、细腻、清新,富于抒情味。他的忧郁的气质,又使作品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2.关于《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在他的整个文学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其第一篇特写《霍里和卡利内奇》最初发表于俄国《现代人》杂志1847年第一期。后面的绝大部分篇章也都是陆续发表于同一杂志上。直至1852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21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地主》,以《猎人笔记》为书名,出版了单行本。至1880年,作者又加进了后来创作的三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1872)、《车轱辘响》(1874)、《枯萎了的女人》(1874),共计25篇,这便成了作者生前最后的定本,今天我们所据以译出的就是这样的定本。
3.关于屠格涅夫的散文诗
①屠格涅夫一生除了长篇、中篇、短篇、诗歌、翻译之外,还写过大量的特写、散文诗、回忆录、评论、书信、日记。他的全集共28卷,为俄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世界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屠格涅夫文笔优美,语言丰富、明确、朴素、生动,富有抒情味。他是描写俄罗斯风景的大师,又是探索俄罗斯女性心灵隐秘的巨匠。他笔下的一幅幅自然风景,一个个俄罗斯少女和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在俄罗斯古典作家中,屠格涅夫在散文上的成就,几乎是无与伦比的。托尔斯泰盛赞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他说:“这是他的拿手本领,以致在他以后,没有人敢下手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他两三笔一勾,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这些散文诗,像是散文和诗熔炼成的合金,结实、厚重,内涵丰富。又像压缩了的弹簧,具有浓厚的激情和内在的力度。如果把这些抒情小品匆匆忙忙浏览一遍,那是不容易体会内中的精妙的。难怪屠格涅夫把这些散文诗寄到《欧洲导报》杂志发表时,他在序言里请求读者不要一下子把它们全部“浏览”完毕,而是建议“今天一篇、明天一篇”地慢慢细读。 这些抒情小品,仿佛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映照出屠格涅夫老年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②《散文诗》是屠格涅夫一生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里程碑,是他在接近生命终点时对艰难而痛苦的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真挚诚实态度的最充分体现。屠格涅夫从来是一个真挚诚实的人,在这部作品中,屠格涅夫毫不掩饰地向读者剖开了自己的心灵。这是一部看似无需构思的作品,作家信手拈来,一丝不苟地记录下自己脑海中所涌现的点滴的、零星的,但却也是深邃的思想和感情活动,他沉浸在这种真挚的态度中,以“不说谎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见《僧人》一篇),达到一种“完全忘却了自己的地步”。这本《散文诗》的情绪看似“衰老”,其实不然。它真正的主题,它在作家创作意识中形成乃至最终写出的最根本的动因,是作家晚年因社会生活、文坛关系、爱情、健康和客居他乡等种种缘故而产生的对社会生活、人生价值导向问题的深刻反思。虽然同时也伴随着强烈的个人孤独感和难免流露出的悲观苦闷情调,但前者毕竟是主要的。《散文诗》中那些倾吐衰老心情和流露悲观宿命情绪的篇章是最真挚感人的,它反映了屠格涅夫晚年反思人生的较为复杂的内心感受。《老人》一篇使我们仿佛面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几乎站在生命的终点上,发出了力求继续人生的奋斗而又力不从心的感叹。这是个热爱生活和眷恋人世的老人,他渴望生存,他努力挣扎,然而死神却又必然会降临,他感到自己还有许多未竟的事业。《无巢》中表现了作家的这种心态:回顾一生竟然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巢也没有筑下。散文诗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个独立的文学样式,它有点像诗,具有诗的特质和神韵;又有散文的灵便和自由。然而,散文诗决不是诗与散文的简单相加。屠格涅夫有意识地使散文与诗歌接近,又使诗歌渗入散文,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因此它既有散文那种抒写自由、形式活泼、逻辑分明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诗歌那种语言简洁、音韵悦耳、描写集中的特征。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小巧玲珑;晶莹透亮,它不分行排列,不受音韵的约束,语言优美、清新,行文自由、活泼,如行云流水,具有一种内在的自然的节奏。读屠格涅夫的散文诗,犹如聆听一支优美的乐曲,合上书页,那旋律仍不绝如缕,萦回在心头。这与屠格涅夫精确地描绘大自然之声不无关系。屠格涅夫对音乐有强烈的爱好。在散文诗中,他不仅能通过文字明显地达到绘画的效果,而且也可取得听觉的效果——转化为音乐。他借助对大自然之声及音乐之声的描写,组成作品的音响效果,以突出环境、酿造气氛、渲染人物的内在感情,甚至参与人物的塑造。
三、课中探究:
1.文中“蔚蓝的王国”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王国?蔚蓝的王国是作者想像中的大海,在这个王国中没有烦恼、痛苦、忧患、压迫、灾难,有的只是快乐、幸福、自由、美丽和温馨,是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环境。2.作者描写了蔚蓝王国的几个场景?作者描写了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写“我”和其他人在大海上快乐的行为。大海,是平静的,安详的,美丽的。人,是快乐的,幸福的,年轻的。写大海,是简笔勾勒;写人侧重于写人的感受。蔚蓝的大海,蔚蓝的天空,蔚蓝的王国,也都是从人的视觉和感觉中写出来的。另一个场景是写大海上见到的神仙世界。先写看到的岛屿“晶莹明澈”,其色“光艳夺目”,其味“醉人的芳香”,植物有“白玫瑰和铃兰花”,动物有“长翼的鸟儿”。这简直是人间仙岛,人间天堂。接下去的便是写在花和鸟的簇拥下在海上漂游。突出写“女人的声音”,写眼睛会闪出亮光,脸上会出现笑容的“她”,把一个充满神奇、充满美、充满爱的海上世界写得真正如天堂一般。这其实是通过梦幻手段把作者充满爱心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
3. “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中连续写天空、海洋、风帆、船尾潺潺的流水等没有生命的东西在“倾诉”爱情,作者是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大海的可爱,充满了青春的魅力和美丽,带给人们无限的幸福和快乐,也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
4.“并不是风在推动它前进;驾驶它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它像是有生命的东西,完全听从我们使唤。”驾驶小船的不是风而是心灵,这可能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不可能,但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意思是小船似乎是完全理解人的心灵的,随着人的心意前进,人们的心灵在大海上自由地驰骋,心灵和大海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
5. 想一想《蔚蓝色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像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两者都描写了想像中的美好的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理想,都是把想像中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作对比。不同之处:《蔚蓝色的王国》通过想像所描绘的内容是生活中的确存在的事物;《天上的街市》通过想象所描绘的内容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前者是以“虚”写“实”,后者是以“虚”写“虚”;《蔚蓝色的王国》所描写的想像比较具体,内容比较丰富,《天上的街市》所描写的想象世界,只是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进行简笔勾勒,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更大。
6. 这篇课文描写蔚蓝色的王国,运用了许多形容词。你能列举几个形容词,并体会这些词的妙处吗?
运用的形容词有:蔚蓝、光明、青春、幸福、精美华丽、年轻、快乐、和煦、愉快、精美绝伦、五彩缤纷、甜滋滋…… 运用这些词语的妙处是:作者运用这些词语充分描写了想像中的世界。
四、课后巩固
同文互读:
空山鸟语 郭枫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唉!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
2.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
3.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写出作者感到“悒郁”和“怅然”的原因。 。
4.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作者的“梦境”? 。
5.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试联系全文说明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