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昨天上《歌唱二小放牛郎》前,我一点底也没有。学校电脑坏了,歌碟又找不到,没有这些手段渲染,加之故事年代久远,怎样才能让孩子入情入境?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在哪里?周末两天,心情习惯性的大放松。一到周一,需要点时间调整一下才能进入状态。感觉心里有些茫然,就这样,走入了课堂。
还好,孩子们的初读很是过关。也许是因为上周五那天有一节闲课给他们读读课文的缘故吧。
精读时,从哪入手呢?切入点在哪里呢?我时时在寻找契机。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引起我的注意:只见他们时而交头接耳,在指指点点课文上的插图。哈,牙齿都脱了,只剩两颗呀。。。完全置我于不顾。
呵呵,踏破铁鞋无觅处。看来兴奋点找到了。
指导从第二幅图入手。让学生说说敌人表情怎样?是一种怎么样的笑?敌人为何如此得意?再引导学生观察第三幅图,敌人表情什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这样进入文本的学习。
在读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时,问学生: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孩子说伤心、可怜、愤恨。
转换角色思考:同学们怕死吗?王二小也不想死,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二小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不死?孩子们纷纷出谋划策:假装大小便乘机逃跑,趁敌人不备跳到河里。。。
但是,王二小有没有这样做?为什么?从而体验二小为了要把敌人消灭掉,不惜牺牲自己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