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该如何上好《狼和小羊》这篇课文?

该如何上好《狼和小羊》这篇课文?

该如何上好《狼和小羊》这篇课文?

今天我上了《狼和小羊》这篇课文,自我感觉不太好,听课的老师也指出了很多的不足;下午乘空课的时候自我反思了一下,同样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第一,在如何指导学生深入读书、品味语言上,显得不够自如,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让人感到很拘谨。例如:1、狼看见一只肥嘟嘟的小羊,心里会想些什么?2、狼一共找了几次碴?3、找出狼找的第一次碴,他吃到小羊了吗?4、小羊怎么为自己申辩的?5、狼又找出了什么碴对付小羊呢?……在这样一个个问题的“镇压”下,在这样的“一手包办”下,学生少了思维的火花,少了灵动的语言,课堂气氛得不到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其实这堂课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一个开放的阅读空间,不以一个个问题牵着他们走。我后来想想,觉得可以这样处理:先整体把握课文,让学生想一想:你读了课文以后,知道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这样既能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让其对“找碴”有个基本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的信息,引出了文章的关键词“找碴”。再围绕这个关键词向学生大胆质疑:找碴是什么意思?狼找了几次碴,是怎么找的?让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读书,这样才能把三次找碴的内容读正确、读流利,也才能把“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的”这一问题深入研究下去。我相信在这样的训练下,能提高孩子们的个性化的理解能力,能无限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其次,书读的还不够多——没有让学生反反复复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课文感情的整体把握还不够充分。如能在把所有的“碴”找完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来读读演演,自己结合着课文来评评,把读书表演的效果更好地落到实处,落到语言的感悟上,落在课文的理解上,那么就能让课堂排除文本的局限,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寓言的内涵!

第三,该以怎样的问题来结束课文呢?在我的教学预设中,我是用了“狼想吃小羊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不管小羊怎样的讲道理、怎样的哀求都是无济于事的。我们的同学都很有爱心,谁能想个办法帮帮小羊呢?”这样一段话来结束的。可当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变得异常的“活跃”,纷纷举手说着一些不着边的话。此时我才意识到我的问题设计错了,高估了学生的拓展能力,使得他们的思维被我无限量的发散了出去,怎么收都收不回来了……

我知道,其实这堂课还有很多的问题是我还没未发现的,还有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是我还没有学会的,还有很多的教学经验是我从未涉猎了……因为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我想我会坚持下去的!!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