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3.将阅读和欣赏结合起来,了解课文描写画面上的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题读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这可不是一般的画,这是一幅——学生接(名扬中外的画。哎?名扬中外是怎样的呢?
交流理解:
(名扬中外,指名声很大。名扬天下。许许多多的人都知道。)
是啊,“中”指的是哪些人知道?外呢?是啊中国人知道,外国人也知道,如此大名声就叫——名扬中外
2、和它意思差不多的词有些什么呢?(名扬天下、闻名天下、闻名四海、中外闻名~~)
3、读题 齐读
小朋友们真是会积累,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吧。(听你们读的题目,我感觉到这幅画名声只传到不远的地方,再读。)
二、初读感知
这么大名声的画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老师有两个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想一想,你了解了关于这幅画的那些信息?把关键信息用横线画出
三、检查交流
文中带拼音的几个生字,你会念了吗?我请小老师来读读看
1、字词检查
A.、出示:船工 道士 摊贩 官吏
指名读,其余人跟读。
你知道为什么这些词放在一起吗?
(这些词都表示的是不同的行业。)
是啊,这些都是古时候的一些行业,你还知道哪些行业呢?
(医生、农民、生意人、车夫……)
把这么多的行业概括起来,可以用哪个词?
(各行各业、三百六十行 )
点击出示:是啊,三百六十行就是社会上各种行业的总称,来一起再来读读。
B、点击出示: 作坊 溜达 一乘轿子
又有一组词来考大家了,哪个小老师想来试试。指名带读。
这几个词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呢?(多音字)
齐读多音字
“作坊”: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的工场。工具一般比较简陋。
“溜达” :指导轻声。
“一乘轿子”: 指导理解意思,一乘表示数量词,形容马、兵车、轿子。我们来看看轿子是怎么样的(出示轿子的图片)
2、交流(预设):
咱们班的同学可真能干,词语难不倒大家,那么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呢?
a.我知道了画上的人很多。
哦,你可真会发现,能用一个词来说人多吗?
人山人海 (师板书)
b.还有什么了解?
我知道了画的作者是张择端。
哦,你知道了画的(作者)再次大声告诉大家作者是谁?
(生大声地读)张择端
c.我了解到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你了解到了这幅画的(名称)和(内容)请再次自豪地告诉大家。
d.我了解到这幅画已经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你了解了(年代)。
e.我知道画有528厘米,宽有24.8厘米,就是画的(大小)
(老师边比划)大家看,从黑板的这头到那边的墙壁,大概就是5米多;让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宽度(用长尺比划)总体来说,它是一卷长长的画。
f.我了解到这幅画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是的,这让我们知道了它的(保存地)。
g.我还知道这幅画描写的街市很热闹。
是啊,课文描写了画里热闹的街市。(板书:街市热闹)
h.读了课文,我知道画里桥北头的情景很生动。
哦,你可真厉害,桥北头传神的情景也看到了。(板书:情景传神)
i.课文的最后一节,你又能了解些什么?
这幅画很有价值,能让现代人看到800年前的情景。难怪历史学家们说:“《清明上河图》,是一部反映北宋生活的百科全书。”这就是这幅画的历史价值。板书(历史价值)
3、分析文章结构
教师引述:
1、出示第一自然段,一个小小的段落,告诉我们这么多内容,它告诉了我们画的作者、名称、大小、内容、年代和保存地。
我们一起来大声得读一读这小节,齐读。
2、是啊,作者先简单介绍了画的(概况)(板书),接着具体描绘了画面的内容,它先介绍画中——(生接:人山人海)再介绍——(街市热闹),还介绍了桥北头——(情景传神);课文结尾,作者还介绍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四、图文结合,感悟“名扬中外”的理由
(一)、小朋友真是不得了,读了一遍课文,大家就迅速掌握了课文的大概内容。想看看这幅画吗?
播放:清明上河图全图。教师边做讲解。
欣赏了这幅画,你想说些什么?
(这真是一幅举世无双的画。这是一幅独一无二的画。)
(二)、这幅画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名扬中外呢?边看插图,边默读2、3、4小节,思考:课文写了画上的哪些内容?图画名扬中外的原因是什么?
A、第二小节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自读,交流。
(我仿佛看到了道士,有很长的胡须。我仿佛看到了生意人在做买卖,看到了医生,撑船的船工……)
2、指名读、哦,你看到了那么多各行各业的人,就请你来读读你那么有感受的句子。
“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可见那时人丁兴旺,国太民安。
3、合作读。老师也想读读这句话,不过我想和大家合作读。我来读一类,你们也来读一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师生合作读,互换后再读。
4、聚焦省略号的用意。
哦,作者描写了几种不同行业的人?(8种)是不是画上就只有8种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从省略号看出来,各行各业的人很多。
我从画上有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看出不但人多,而且行业也不同。)
5、合作读、读出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真会读书,这些细节都写出了各行业的人多。老师来读这段开头和结尾的部分,你们来读中间的句子,我们合作来读一读。
哎?我们读的句子都表示人多,我读的句子和你们读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吗?
(老师读的叫总的写,我们读的叫具体写。我们读的是具体写,老师读的是概括写。)
你们真有一双慧眼,不但发现了本段中的冒号,连总分总写法都读懂了。让我们合作着再来体会总分总的写法。这回,你们读总起和总结的,老师来读分述部分。
师生合作朗读。
6、小结
大家读得真好,各行各业的五百多人竟然画在一张长528厘米宽24.8厘米的纸上,画家真是了不起,这样的画的确算得上——(名扬中外)
B、学习第三节
1、热闹的街市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街市很热闹,因为人们来来往往,每个人神态都不一样。)
你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交流
(边动作,边说)我看见了挑担的农民,推车的人,使劲在推。
我看见了骑着马的人,在悠闲溜达的人,赶毛驴的人。反正各种人都有。有的悠闲,有的劳苦,可见当时的人们贫富悬殊。
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人们不同的动作——“形态各异”
2、指名朗读
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把句子读给大家听。(读出相应的悠闲、辛苦之感)
齐读、做动作。请大家配上动作来读读
3、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街上的楼多,有店铺、作坊、酒楼、茶馆等等。可见当时的经济非常发达。
4、指名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
5、聚焦人物的精细,朗读。
(我看到了每个人物只有一寸,有的只有黄豆那么大,却清清楚楚,这太难了。)
让我们来比划比划,(比划一寸大小、一寸等于3又1/3厘米,黄豆大小)看着大家的表情是那样的吃惊,其实老师也和大家一样。来谁愿意把这幅画带给你的吃惊展现出来。
朗读指导,带着这份惊讶之情,突出“甚至”、“清清楚楚”
6、小结
如此繁多的建筑,如此众多的人物,而且神态各异,如此细微却又刻画如此精细,这幅画的确是——(名扬中外)
C、学习第四节
1、这幅画不但描绘了人物和建筑,还记录了发生在八百多年前的生动情景。写了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我仿佛看见了轿子和马即将相撞的情景。
我好像看见驴子受惊的情景。
我看见了人赶驴时生动的场景。
2、朗读指导。
让我们也到八百年前,一起看看这精彩的一幕。看看你们的朗读能不能把我们带到八百年前。可以加上动作,也可以同伴合作,开始吧!
生自由练习(有的边读边表演动作)
指名朗读(把情况再读得紧急危险点,一定会把我们带到八百年前的)
生再次练读
3、总结
画得那么生动、精彩。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夸的——传神。简直神了,怪不得这幅画会成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4、这么生动的场面在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中还有许多,作者就是选取了这个他觉得最有意思的场景具体生动描写,这个写作方法是小朋友值得学习的。
4、拓展练习,观察画面中的其他情景,说话训练
我们再来观察下画中桥北头的画面,这说说你还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五、总结全文
我们应该感谢一个人,是他记录了这一切,这个人就叫——(张择端);我们应该感谢这幅画,它让我们看到了北宋繁华的景象,看到了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的生活。画的名字叫——(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具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是我国灿烂的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你们想知道更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吗?那么,课后请同学们也去搜集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吧。
作业:1、回去看看《探索发现 清明上河图》
2、仔细欣赏《清明上河图》,瞧一瞧,你还发现了哪些藏在画里的小故事?说一说,写一写吧!
3、搜集中国的传统文化。
六、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概况
各行各业的人 整体
热闹的街市
桥北头 局部
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