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人教版初二上《老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二上《老王》教学设计

设计简说:

《老王》是杨绛用充满直情的笔描述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人物的文章,通过老王的幸与不幸的遭遇和经历告诉我们“关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联系纽带。因此教这样的文章可以采用一线贯穿式的方法,即通过抓主要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关心弱者,关爱他人是一曲歌颂,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颂歌。

教育目标:

1、熟记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熟读课文,理清文章

的主要事例。

2、品析文章重点的语句,把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3、从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品析重点的句子来把握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老王不幸事例的品析,引领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由此链接生活中的人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学入新课;

(用幻灯出示画面:街边的清扫工、马路上带红袖标作指挥的老大爷,骑三轮车运送货物的工人,拾废弃物的老大妈……)

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生活周围的这些人物吗?看他们的表情,尽管每天辛勤劳苦,但他们却流露着由衷的舒心、愉快的神情。其实,他们是在用行动和神情告诉我们:他们在生活在“爱”之中,不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课文《老王》同学们会从他们的身上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呢。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熟读文章中重点的词语。

如:翳、伛、惶恐、骷髅、愧怍等;

2、朗读课文,说一说主要讲老王的哪件事?哪些是幸事,哪些是不幸?

学生讨论概括:

(1—4)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收入少,生活苦。

(5—7)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一个是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段,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幸事是结识了像作者一样的有平等观念、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不幸的是老王的生理缺陷,收入少,生活在困难的生活里。尤其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留下了永久的悲酸。

三、品味语句,分析形象。

1、有人说的主题突显的是人性的善良,作者的善良与老王的善良,文章中哪些语句写出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学生讨论概括:

作者的善良表现在为了照顾老王,主动坐他的车;即使老王再谦让,他也付应得的报酬;当老王为了感谢作者送来鸡蛋和香油,一定要给他钱,他的女儿送鱼肝油给老王(由些可见作者是一个同情弱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平等观念的人。)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主动给我们送冰块,车费减半;看到生病的钱先生坐车不收钱,拿了钱还担心人家看病钱够不够用;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仍想着受了人家的好处要去还。(由此可见老王是一个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理解人、关心人的人。)

2、可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说还有愧怍之情呢?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原句: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设疑句:幸运的人,不幸者各指谁;“愧怍”之情因何而生;

学生概括:幸运的人指杨绛,不幸者指老王。之所以会有这种感情原因是作者发现自己对老王关心太少。

3、如果让你给老王画像,你认为文章中哪些个句子最能突显老王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学生会抓住这个句子:“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

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为什么会选用这个句子?这种白描手法的运用是不是让人过于压抑了?

老师适时引导:杨绛之所以在全文对都没有对老王进行描写,偏偏到了老王最后送鸡蛋时描写了一番,而所写相貌又那么丑陋,反映出老王此时病情的严重,而他却全然没有想到自己的健康状况,想到的是全身心地回馈别人曾对自己的关心,作者在这里用这种外貌手法的运用是对自己心灵的剖析,也是对自己思想上的批判,至此,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小人物的伟大形象,他须每个人的仰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王的人物形象之美。

四、拓展延伸、延移练习: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物,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五、作业:(任选其一完成)

1、请为文中老王画一幅人物肖像图。用文字描述不少于200字。

2、请为文中老王写不少于100字的“碑文”。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