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积累优美的语句。
2.了解两种生存状态下马的特征,体会文中作者对马的不同感情。
3.学习观察细致、抓住特征对比描写的写法。
一、资料链接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著名讲演《风格论》。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博物志《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描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剽悍 ( )( ) 慷慨以赴( )( ) 抖擞 ( )( ) 驯良( ) 驾驭( )( ) 窥伺( )( ) 鞍辔( ) 羁绊( )( ) 疮痍( ) 阔绰( ) 观瞻( ) 一撮毛( ) 鬣( ) 庇荫( )( ) 犷野( ) 畸形( ) 相得益彰 ( )觑( ) 鬃毛(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慷慨以赴:
窥伺:
疮痍:
庇荫:
相得益彰:
观瞻:
3.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温馨提示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A.抓中心句概括大意。
B.合并文段的几个意思。
C.围绕文段中心意思自己概括。
4.反复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马,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
5.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三、探究赏析
1.人类征服了马后是怎样对待这位“舍己从人”的“朋友”的呢?
2.作者在文中写道:“我们所见的‘马’已经不是真正的、原始意义上的马了。”那么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3.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
4.第一段中“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中的“窥伺”能不能改成“观 察”?为什么?
5.分析对比写法的妙处。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作者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马》教案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学习难点
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
剽(piāohàn)悍(hàn) 窥(kuī)伺(sì) 羁(jī)绊
疮(chuāng)痍(yí) 阔绰(chu) 庇(bì)荫(yìn) 遒(qiú)劲
相得益彰(zhāng ) 面面相觑(qù) 观瞻(zhān) 鬣(liè)毛
驯(xùn)良 妍(yán)媚 颚(è)骨 犷(guǎng)野
畸(jī)形 给(jǐ)予(yǔ) 驾驭 (yù)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展示
(二)小组探究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2)野马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2.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3. 写作方法
①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三、当堂测试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四、拓展小结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马》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剽悍、驯良、遒劲、阔绰、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等 词语。
2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4.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5.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6.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语言优美、文笔流畅、词汇丰富。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而且赋予人性化的光彩。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联系语境个性化的见解。
2.研讨点拨法。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作者的感情倾向。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古语中有“文如其人”“文即其人”的说法,而它是与博物学家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相通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提及人类的忠实朋友——马,给人的强健、勇毅的印象是那么鲜明可感,而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也不乏优美的赞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科学小品《马》,去感受马的形象、马的命运。(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提问:
@、那中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
@、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甘肃出土的东汉时代的雕塑作品“马踏飞燕”。
@、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
是古罗马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马屁股的宽度是国际标准铁路轨距的“祖先”。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如果说黄河文化是我们华夏族独有的文化,而马的文化却是世界性的文化的。
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让我们一起与马共舞。
2、多媒体显示: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三、诵读,感知文意
1.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要求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1)注音:
觑qù 项鬣liè 剽悍piāo hàn 驯良xùn 窥伺kuī sì 疮痍chuānɡ yí
阔绰ku chu 观瞻zhān 妍丽yán 庇荫bì 遒劲qiú 畸形jī 妒忌(dù jì)
颚骨è 慷慨kāng 驾驭yù 鞍辔pèi 眷恋juàn
(2)释义
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驯良:和顺善良。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
有过之无不及:有超过的而没有达不到的。
2.指名学生分段诵读,勾画文中精彩的语句并与同桌交流体会。
3.快速阅读,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1)写了人工驯养和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2)在传神描摹马的形象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文中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
(3)这篇课文对马的描写细致逼真,使人为之倾心、赞叹。那么,你认为的描写笔触有什么特别之处?试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1)人工驯养的马的主要特征是:
A、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B、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天然野生的马的主要特征是:
A、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B、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C、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2)布封在对马的描摹中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对 “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如:
①“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②“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③“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3)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型高贵的绅士。
文章一开始写道:“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就流露写作意图是要把马当作人的同类来写。马在战场上本是被迫冲腾蹿跃的,但作者却说它是“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约束的,但作者却指出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却被说成是一种“教育”。驯马在作者笔下变成了具有文明意识的生物。同样,作者在说野马能够因为不受羁绊而“感觉自豪”,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不愿意“作战”,过着“和平生活”。总之,凡能够用写人的语言的地方,作者都力避使用动物学的语言;即便是本来并无“意识”的本能动作,作者都写成具有人一般意志的自觉行为。
3. 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突出马的外形的高贵气质。
4.学生自由诵读,积累的优美词句。
四、深层研讨,体会意图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合作研讨:
(1)我们常说:“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从课文第1、2语段内容看,马和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3)第2段中,“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无不及”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
(4)课文第5段描绘野马的外形时,还写到了其他一些动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作者认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那么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化妆现象?
(6)在介绍马的美丽,为什么却花了大量笔墨详细介绍马过分伸长的“颚骨”?
(7)“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教育”一词是什么的修辞手法,指的是?“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的是?“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哪两层含义?作者在此流露了什么感情?
学生交流研讨结果,教师明确:
(1)我们常说:“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从课文第1、2语段内容看,马和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马在被人类长期驯养役使过程中确实赢得了人类“朋友”的称号,但这一切是以束缚马的自由,压抑马的天性为代价换来的,如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给马“戴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浑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作为玩物。这时的马实际是外在一种十分悲惨的生存状态之下,这种情形下,只能说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2)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①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②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3)第2段中,“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无不及”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
“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盖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锦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4)课文第5段描绘野马的外形时,还写到了其他一些动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这样写是为了把马的“匀称”“优美”的外形同其他形体有缺陷的动物作比较,突出马的高贵姿态。
(5)作者认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那么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化妆现象?
结合现实生活,言之成理,谈出审美见解即可。
(6)在介绍马的美丽,为什么却花了大量笔墨详细介绍马过分伸长的“颚骨”?
在介绍马的美丽,为什么却花了大量笔墨详细介绍马过分伸长的“颚骨”?
因为这正是马与众不同的特征。颚骨过分伸长本是“所有动物的最卑贱的标志”,但马的颚骨却与颈部的美相配合,凸显出其高贵的姿态。
(7)“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教育”一词是什么的修辞手法,指的是?“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的是?“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哪两层含义?作者在此流露了什么感情?
拟人;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切的同情。
3.师生同声诵读全文,感受宽广博大的人文美。
4. 写作方法
①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③语言生动、形象,注重细节描写,将说明、记叙、抒情融为一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我们要一个做像马一样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六、课堂练习
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多媒体显示: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朗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和妍媚而已。
1.这一段话热情赞美了自然状态下的马的________,而这种优点来自于________。
(在段中选择词语填空)
2.选段开头一句话暗示了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以________的马同________的马相比较。
3.这段话用排比的句式描写了自然状态下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请概括叙述一下这时候马的生活情况。(40字以内)
4.从选段最后一句话的用语可看出,在赞美自然状态下的马的同时,作者也对人工饲养的马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感情。试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5.造句
……既……又……因此……
参考答案:
1.美质 美丽的天然
2.对比 人工驯养 天然野生
3.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节制,不受羁勒,不屑于受人照顾,强壮、轻捷和遒劲,具有充沛精力和高贵精神。
4.既对马为人类作出的贡献牺牲感到敬佩感激,又对人工饲养的马的悲惨状况感到同情惋惜。
5.略。
七、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马或者你喜欢的一个小动物的作文。要求使用对比手法,题目自拟。
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题目。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因为,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和它那粗大的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成形的肉团。颚骨过分伸长本是兽类头颅不同于人类头颅的主要一点,也是所有动物的最卑贱的标志;然而,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由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仿佛这些鬃毛是直接从屁股上生长出来, 长出鬃毛的那个小肉桩子很短,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 它的尾巴 是垂着的, 于它很适合。 它能使尾巴向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 它的皮肤虽然很坚实,并且满生着厚密的短毛,却还是十分敏感的。
(1)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匀称 畸形 相觑 强劲 鬃毛
A.chènɡ jī qù jìnɡ zōnɡ B.chèn
jī xū jìn zhōnɡ
C.chèn jī qù jìnɡ zōnɡ D.zhēnɡ qí qù jìnɡ zōnɡ
(2)给下列各组字注音、组词。
(3)这段文字运用得最为频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5)文中划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因为 但是 尽管 然而 由于 从而 B.所以 虽然 但是 却 因为 所以
C.因为 但是 虽然 却 由于 因为 D.因为 虽然 但是 而 既然 那么
(6)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
(7)布封的另一篇说明文《松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对松鼠进行了小小的赞扬,而在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把它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用中的一个词来为这句话作注释。
①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至少找出八个形容词,来说明作者对马采取一种什么态度,抱有一种什么 感情。
参考答案:
2.(1)C
(2)liè马鬣 zōnɡ鬃毛 qū身躯 qū驱使 lú头颅 jǐnɡ颈椎
(3)比较说明。如:用驴子长得丑、狮子头大、牛腿细短、骆驼畸形来与它的匀称、优美相比较;又如:写马耳朵与尾巴时,也把马与其他动物比较,从而更加突出马的特征。
(4)这段文字描写马的外形是按空间顺序来布置的:先写马前部的颚骨,后写其眼睛、耳朵与鬣毛,最后写尾巴。
(5)C
(6)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7)①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 ②高贵
(8)匀称、优美、整齐、轻捷、美、高贵、强劲、豪迈、丰盛、敏感
这些词都是褒义词,表现出作者对马的一种喜爱、欣赏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