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两则》
二.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2.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 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
4. 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四. 知识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乐山人。幼年受家塾教育,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小学和中学时代,通读《庄子》《楚辞》《史记》等书,并阅读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林纾的翻译小说,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先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海涅、席勒、莎士比亚、雪莱、惠特曼及北欧、法国、俄国进步作家的作品,哲学上受到泛神论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天上的街市》
1. 逐步展开想象的过程是:
→天上的街市→天市上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的自由
2. 写作特色:
(1)选取神话传说为题材。
(2)运用联想和想象。
3. 主题: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静夜》
(一)诗的结构
《静夜》诗的结构和《天上的街市》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去发现两首诗在这方面的异同。
(二)写景──想象的基础
读完这两首诗就会发现,诗人的想象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的,可以设想:如果只写景不想象,就不会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果没有写景就直接地想象,就会显得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成为一个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且,这也符合人的认识过程,只有对所见所闻有所触动,才能有所感想并进一步产生广泛深入的联想和想象,因此写作中总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活自己的想象,才能写出非凡的、美妙的文章。
《女娲造人》
(一)主题: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1. 写作特色:
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一)课文思路
要抓住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他的日子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二)情节发展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了温暖──困境中来自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了光明。
(三)主题概括
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概括出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个主题。“影子”最后也获得生命,从中概括出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主题。
《寓言两则》
《智子疑邻》
课文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这是故事中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因此,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偷盗是邻父干的。
《塞翁失马》
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典型例题】
1.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2)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3)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4)定然在天街闲游:
2.《天上的街市》选自 ,作者 原名,四川乐山人。
3.《静夜》中体现夜色朦胧的词是()
A. 淡淡B. 笼罩C. 团团D. 漏出
4.《天上的街市》一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
A. 对现实生活的高度评价
B. 运用民间故事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C.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民间故事作素材进行丰富想象用象征手法
5.《静夜》中直接触发诗人想象鲛人对月流珠的事物是()
A. 月光B. 白云C. 天河D. 海雾
6. 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B. 定然/是/不甚/宽广
C.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D.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7. 将“言谈”“德行”“美貌”三个词语分别填入下诗括号中。
德国近代文化巨匠歌德写下这样的诗歌:
少年,我爱你的()
壮年,我爱你的()
老年,我爱你的()
形象地写出了人生成长的经历:由外表到内心的成熟与完美。
8. 按要求补写:
一位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这和作文题目陈旧有很大关系。一些题目,( A ),真怕到了大学,还要写。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像祥林嫂一样,就会讲阿毛的故事。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 B )。”
在A处补写一组语句:
在B处补写运用比喻和反问手法的语句:
答案:
1.
(1)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3)稀有而珍贵
(4)闲暇时到外面随便走走
2. 略3. A4. B5. D6. A
7. 美貌;言谈;德行
8. 小学写,初中写,高中写;但是,就像一种好食品,让你一日三餐去吃它,难道你能不倒胃口吗?(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阅读分析:
(一)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你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 对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改变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是为了表达自己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
B. 四个“定然”,以绝对肯定的语气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
C. 由“流星”想到“灯笼”是联想。
D. “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字暗示了黑夜的降临。
2. 诗人用“朵”来修饰流星,其用意是()
A. “朵”常用“花”的量词,这里是暗把流星比作花朵,用了比喻的手法。
B. “朵”作流星的量词,不同一般,引发人们思考。
C. “朵”使流星给人留下美的回味,让读者越发觉得天上的街市神奇美妙,无限向往。
D. “朵”增添了流星灿烂的光芒,使人们眼前不禁一亮。
3. “不信”后面的逗号如果去掉,句意会起什么变化?
4.“灯笼”换成“花篮”为什么不行?
5. “街灯明了”和“天上的明星”两句中“明”的词性依次是和。
6. 第二节诗中能概括天上总貌的一个词是。
7. 诗中写实的作用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想象天上街市的美丽?
8. 第一节中的“明”和“现”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9. 对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励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B. 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C. 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
D. 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达作者郁闷的感情。
(二)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向前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的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要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10. 选文前四节之间的关系是 。
11. 诗的前四节通过热切呼唤和 、 、 、 的回音,逐渐展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情。
12. 本诗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的不朽业绩巧妙地结合起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想想看,上面节选的几节诗中,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各有什么作用?
13. 诗的第五节和前四节是什么关系?
14. 拟人是本诗的主要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有哪些?
15. 理解全诗的意境:
询问——()——寻找——()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
(三)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6. 这首诗属于 (散文诗抒情诗叙事诗寓言诗),朗读这首诗时应该把握的感情基调是 (亲切爱怜激越豪放情深意长缠绵悱恻)。
17. 乡愁本来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但是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 、
、 、 四个意象,借助他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入人心。
18. 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在内容和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19. 从全诗来看,诗的前三节抒发的感情是 。最后一节抒发的感情是 。
20.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是不深的意思,其深层的含义是( )(多项选择)
A. 说明台湾与大陆相距并不遥远。
B.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造成的状况应及早结束。
C. 台湾与大陆不能密切往来,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D. 诗人伫立台湾远望大陆,面对“浅浅”而无可奈何。
【试题答案】
(一)
1. D
2. ABCD
3. 作逗号停顿,如同作者直接同读者对话,有意提醒读者的特别注意,富有情趣。去掉之后句子容易发生歧义。
4. “花篮”不具备与流星一样闪闪发光的特征
5. 动词;形容词
6. 美丽
7. 写实是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是为了表达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8. 因为明星一直是发光的,夜晚来临时才由不亮渐渐到明亮,所以用“现”,街灯则是由不亮到发亮,只能用“明”
9. A
(二)
10. 并列关系
11.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12.“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这些是艺术想象,是虚写,虚写寄托了对周总理的怀念;而山谷、大地、森林、大海的回音所展示的一幅幅画面,又正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是实写,实写歌颂了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崇高品质。
13. 第五节是对前四节的总结。
14. 借助拟人的方法,创造了感人的意境;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仿佛也满怀对周总理的怀念,更生动地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感情;高山等成了周总理一生革命活动的见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意近即可)
15. 呼唤;回答
(三)
16. 抒情诗;情深意长
17.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18.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内容上:诗人在不同时期对乡愁的领悟和感受;结构:使全诗井然有序。
19. 思念母亲和妻子的儿女之情;思念祖国大陆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