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统编版必修上册兼爱教学设计 兼爱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册兼爱教学设计 兼爱教学设计

孟子的兼爱主张无差别,地球上的人都要互相爱护,大家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统编版必修上册兼爱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情感目标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资料,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及其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

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用提问法介绍)

墨子姓墨名翟。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三、熟读课文,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朗读。注意在读文的过程中,要把握句式的使用。

四、翻译课文: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译文】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

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

【原文】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译文】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

【原文】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译文】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

【原文】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译文】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

【原文】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译文】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

【原文】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译文】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

【原文】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译文】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

【原文】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

【译文】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

【原文】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原文】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译文】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

【原文】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

【原文】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译文】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

【原文】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译文】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

【原文】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译文】 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

【原文】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译文】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

【原文】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译文】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

【原文】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译文】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

【原文】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译文】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

【原文】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译文】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

【原文】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译文】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

【原文】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译文】 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原文】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译文】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

【原文】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译文】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

【原文】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五、 赏读:

1、墨子是如何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的?

明确:墨子先是用了一个比喻论证,医生救治病人首先要知道缘起,其次是从君臣、父子、兄弟、盗贼与他人、大夫间、诸侯之间不相爱导致乱起,最后再次强调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使用的是类推的方式。归纳出所有的乱都源于不相爱,紧紧扣住中心论题。

2、《兼爱》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墨子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如课文第1段,只保留以下文字就可见其大意: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而实际文字却多出了一两倍。在先秦诸子中,这种表达风格自成一家。

墨子散文的风格,是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阐明他认为正大无失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全在于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由此而来的雄辩的气势和力量。从逻辑的角度看,本文的逻辑结构是:先从反面立论,认为社会祸乱起因于人们不相爱,加以广泛论证,是后推导出唯有兼爱方可止乱致治的正面结论。反面的立论与正面的结论实际上是等值的,使文章首尾相扣,互相呼应。

3、《兼爱》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点的阐述,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

设问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反问句: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4、《兼爱》在论述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可以天下大治。 也就是文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也是对上文的总结。

(2)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段。

5、你怎样理解墨子把社会的祸乱归罪于不相爱,而相爱就可以治理天下?

明确:墨子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小取》)可见本文阐明兼爱为是,不相爱为非,审察兼爱必能致治,不相爱必然致乱的道理,是出于经世致用的目的,是有为而发的。

当然,墨子简单地将社会祸乱归咎于人们的不相爱,把兼爱看作止乱致治的良方,是出于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但兼爱说所反映的墨家平等意识,却是对儒家爱有差别等级观念的突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六、你对兼相爱,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谈谈它给你的启迪。

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时间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七、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见,墨家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的学术团体。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我是雷州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雷州人。墨家认为,儒家对礼的看法是:陌生人踩了你的脚,陌生人要道歉;那么最贤能的王公大人们踩了你的脚呢?你爹踩了你的脚呢?他们却没有必要道歉因为王公大人们比你贤能,你爹是你的长辈,是你的亲人。(儒家主张礼不下士人)墨家对此予以了揭露与批驳:王公大人们不是最贤能的人吗?他们凭什么不还礼呢?不讲礼难道还是贤能的人?那么儒家的礼也就是有阶级的礼,虚伪的礼、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礼了吧!再者,你爹对你来说不是比陌生人要亲吗?那么他为什么反而可以不还礼了?难道是生疏的人才有必要讲礼,亲人反而可以不讲礼了?这样的礼不是颠倒的吗?

非攻: 反对现行战争。(儒家支持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灭不肖之人)

节葬: 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

节用: 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大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的。)

非命: 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是他们为了他们贪婪残暴的勾当而编织出来的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

墨家与儒家还有许多方面不同,大家可以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八、布置作业:课后学习《非攻》

上面就是统编版必修上册兼爱教学设计了,你学会了吗?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