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运使孙司谏①书
王安石
伏见阁下令吏民出钱购人捕盐,窃以为过矣。海旁之盐,虽日杀人而禁之,势不止也。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而民之陷刑者将众,无赖奸人将乘此势,于海旁渔业之地搔动艚户,使不得成其业。艚户失业,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此不可不以为虑也。某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多不过百亩。百亩之直,为钱百千,其尤良田,乃直二百千而已。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方今田桑之家,尤不可时得者,钱也。今责购而不可得,则其间必有鬻田以应责者。夫使良民鬻田以赏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州县不得不鞭械以督之。鞭械吏民,使之出钱,以应捕盐之购,又非所以为政也。且吏治宜何所师法也?必曰古之君子。重告讦之利以败俗,广诛求之害,以失百姓之心,因国家不得已之禁而又重之,古之君子盖未有然者也。购将安出哉?出于吏之家而已,吏固多贫而无有也;出于大户之家而已,大家将有由此而破产失职者。安有仁人在上,而令下有失职之民乎?在上之仁人有所为,则世辄指以为师,故不可不慎也。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
公家日以窘,而民日以穷而怨。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排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抱薪救火何异?窃独为阁下惜此也。循今之法而无所变,有何不可,而必欲重之乎?今阁下为之,盖迫于公家用调之不足,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以纾一切之急也。虽然,阁下亦过矣,非所以得财利而救一切之道。今之时,士之在下者,浸渍成俗,苟以顺从为得,而上之人亦往往憎人之言,言有忤己者,辄怒而不听之。故下情不得自言于上,而上不得闻其过,恣所欲为。伏惟留思而幸听之。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注】①孙司谏:指两浙转运使孙甫,当时他正担任右司谏一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重诱之使相辅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蕃:繁多,众多。
B.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贼:伤害,杀害。
C.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扞:触犯,抵触。
D.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权:权变,变通。
10.下列备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直二百千而己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则其问必有鬻田以应责者②作《师说》以贻之
C.①其与抱薪救火何异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故下情不得自言于上②其制稍异于前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购人捕盐”弊端的一组是
①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而民之陷刑者将众
②某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多不过百亩
③今责购而不可得,则其间必有鬻田以应责者
④出于大户之家而已,大家将有由此而破产失职者
⑤公家日以窘,而民日以穷而怨
⑥盖迫于公家用调之不足,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以纾一切之急也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⑥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孙司谏为了杜绝私盐,想通过由百姓出资、官府悬赏的方式来抓捕私自采盐的人,王安石写信认为此举不当。
B.王安石明确指出,征集钱财来悬赏,费用最终必定落到大户的头上,会导致他们破产失业甚至聚众为盗,应该谨慎行事。
C.王安石认为孙司谏购人捕盐尽管是为了解决公家之用不足的问题,但是为政还是应该效仿古之君子,并遵循现行之法。
D.王安石所论从百姓的利益出发,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深刻,富有层次性,且无低眉折腰之态,语言直率,念度恳切。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4分)
(2)夫使良民鬻田以赏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3分)
(3) 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3分)
9.D(权:衡量,权衡。)
10.B(连词,表目的。A①副词,只,仅仅;②副词,于是,就。C①代词,指代上文的做法;②副词,表反问。D①介词,向;②介词,作比较。)
11.A
12.B(“聚众为盗”在文中指的是被奸人骚扰而失业的艚户。)
13.(10分)⑴(4分)大概几口人的家庭,养家糊口、安葬死者的费用,全都从田地里出,州县的各种需要(或“费用”),又要从这些家庭出。(“大抵”“养生”“须”各1分,句子通顺1分。)
⑵(3分)让安分守法的百姓卖掉田产来奖赏那些刁滑强横、告发他人的人,不是用来处理政事的办法。(“告讦”“所以”各1分,句子通顺1分。)
⑶(3分)让世上的上层执政者,指着您这样的做法而加以效法,难道不损害您的道义吗?(“师”“独”各1分,句子通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