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语文阅读:《撒哈拉的变迁》

语文阅读:《撒哈拉的变迁》

《撒哈拉的变迁》训练题目

撒哈拉的变迁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本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成沙漠。

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首段末尾横线上若要填写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2.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3分)

()——()——()——沙漠

3.第4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分析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4分)

(1)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点评

1.D 。伟涛以为:此题考查点是语言的连贯性,之所以选D是因为前面的句子是“沙海茫茫,无路可寻”,从整齐对称谐调而言,只能如此。

2.绿茵时代(或青葱草原)——稀树草原——干旷草原(语文阅读作文专题博客博主以为做这题时一定要通读全文,全文尤其是最后一个自然段都有关键词存在)

3.指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比例失调,降雨量少于蒸发量的趋势不可改变。(黄伟涛语文阅读作文专题博客提醒注意原文有这么一句:“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

4.(1)自然原因,由于季风雨的变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与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最后处于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

(2)人为原因,人类对撒哈拉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