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古诗阅读《菊 郑谷》附答案

古诗阅读《菊 郑谷》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联系全诗,简析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4分)

(2)诗中诗人表现了对菊花的喜爱,请分析喜爱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4、

(1)①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借菊花表现诗人自己的高洁(用菊花象征品德高尚的人)。②对比手法,用瓦松与菊花对比,突出菊花的高洁,表现对菊花的喜爱。

(2)菊花貌不惊人,又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但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其不求高位(不羡荣利)的品质正是作者的追求,所以作者喜爱。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