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问题阅读答案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隔簋竹,闻水声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小题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小题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小题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小题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小题4: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小题5: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小题6:月色美好;幽静小题1:试题分析:D:两次/估计、考虑;A都为“门:;B都为“比”;C都为“听到”。小题2:试题分析:A与例句都为“介词,在”;B:对;C:向;D:比小题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小题4:试题分析: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此处为句间停顿。小题5:试题分析: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学生理解作者用什么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述正确即可。小题6:试题分析:学生理解二篇文章作者写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理解找出相同的特征进行总结阐述,合理即可。猜你喜欢《勿以善小而不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0-14阅读答案:金履祥字吉父(2013高考四川题)(含答案) 10-14中考阅读答案:《神奇的魔术师》(2013宜昌市中考)(含答案解析) 10-14阅读答案:《消逝的钟声》(含答案) 10-14中考阅读答案:《云计算》(2013连云港市)(含答案) 10-14阅读答案:全民焦虑(含答案) 10-14中考语文阅读:《量子棘轮》练习及答案 10-14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 10-14煜字重光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解析翻译 10-14边城阅读简答题(附答案) 10-14热门预览窗影阅读训练及答案 10-14克罗齐的求索阅读试题及答案 10-14中考语文阅读:文章为思想而写 10-14《真正的慷慨》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0-14中考阅读答案:《玛菲尔的秘密》(含答案) 10-14文昌楼孝廉会文堂碑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10-14斑纹学案练习解答 10-14德国制造阅读试题及答案 10-14赵鲁散文《父爱》阅读试题及答案 10-14《图书馆里的空位》阅读试题及答案 10-14欢迎使用华夏集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