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回答问题阅读答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回答问题(共12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3分)(1)渔人甚异之(2)复前行,欲穷其林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诣太守(5)欣然规往 (6)未果,寻病终小题2: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小题3:选出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2分)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C.闻之,欣然规往D.具答之小题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参考答案:小题1:(1)异 感到奇怪(2)穷 走完(3)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4)诣 拜见(5)规 计划(6)寻 不久小题1:(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2) (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世道,(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小题1:A小题1: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小题1:A为“助词,无实意”,其他的为“代词”。小题1: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结合短文的中心主题理解作答。猜你喜欢欧阳文忠讥唐人夜半钟声阅读答案 10-13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阅读答案 10-13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阅读答案 10-1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阅读答案 10-13(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阅读答案 10-1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阅读答案 10-13[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阅读答案 10-13顾况戏白居易阅读答案 10-13人有负盐负薪阅读答案 10-13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阅读答案 10-13热门预览《猜猜我有多爱你》阅读附答案 10-13《山的呼唤》阅读附答案 10-13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阅读附答案 10-13《已卯五说补篇》节选 阅读及答案 10-1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阅读答案 10-13【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阅读附答案 10-13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 10-13初中古诗阅读登西楼怀汤损之附答案 10-13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 阅读答案 (2012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 10-13【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阅读及答案 10-13欢迎使用华夏集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