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阅读答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阅读答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下列划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与臣而将四矣泯然众人矣

D.非士之怒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小题2】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重点写了唐雎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的三个回合,唐雎如何到达秦国,怎样拜见秦王,与本文中心毫无关系,一概略去不写,直接写会见时的对话。

B.文章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安陵君的沉着干练,口风锐利,唐雎的委婉坚定,义正词严,秦王的骄横无理,阴险狡诈,无不跃然纸上。

C.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他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D.本文故事情节生动,紧张曲折,富于戏剧性,同时,人物语言简洁,富于个性等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很多。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4】唐雎与秦王的斗争中,他非常讲究说话的技巧,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略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表疑问语气 表肯定语气。B、表疑问 表肯定 C、都为句尾语气词,无意义。D、壮士 范围比第一个大一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虚词作用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关在在于平时的积累。比如:也的作用:(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2)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3)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5)与者连用,判断句标志,表判断语气。
【小题1】试题分析:B、文章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安陵君的委婉坚定,义正词严,口风锐利,唐雎的沉着干练,秦王的骄横无理,阴险狡诈,无不跃然纸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采用排除法。比如:本文重点写了唐雎与秦王对面斗争的三个回合,情节生动,让读者明白邪不压正,从中也让读者看到一个沉着干练的唐雎以及一个阴险、狡诈的秦王。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若是如果的意思,素是白色的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完整性。翻译(2)时,注意夫是句首语气词,无意思;而表转折,以是凭借的意思,以是因为的意思,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准确性与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 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总之,在这场斗争中,唐雎的说话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论敌,不辱使命。当然,如果唐雎手中没有真理,没有尊重客观实际的科学态度,那么,说话技巧再高明,充其量也只能是诡辩而已。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话技巧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围绕言辞委婉、不卑不亢以及道义等角度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