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元旦
一九三○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这首词最早见于1956年8月号的《中学生》杂志,由谢觉哉在《关于红军的几首词和歌》一文提供,题作《宁化途中》。1957年1月号《诗刊》发表时改作《元旦》。
笺释
[如梦令]: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作《忆仙姿》,其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之句。宋苏轼嫌其名不雅,改为《如梦令》。又有《比梅》、《宴桃源》等称。单调,三十三字,仄韵。本篇守谱押用一部仄韵。
[元旦]: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朔一,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1929年12月28日至30日,古田会议即中共红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镇召开,会上毛泽东重新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此前不久,蒋介石下令对红四军进行“三省会剿”。古田会议结束后,以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决定红军主力避实就虚,由闽西向赣南转移。这首词即是在红四军战略转移完成后写下的。
[宁化、清流、归化]:皆福建西部县名。其中归化曾改名明溪县。
[路隘]:道路险狭。
[武夷山]:武夷北接仙霞岭,南望九连山,中分赣江、闽江,居江西、福建交界。相传古神人武夷君居此,故有武夷之名。
赏析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题目的“元旦”并不是我们现在通称的公历1月1日,而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旧称元旦。当时的时间是公历1930年1月30日。
在此前一个多月,也就是1929年11月26日,毛泽东回到了部队,和朱德、陈毅会合,旋即恢复了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12月底,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召开,这次会议有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古田会议”。会议的七项决议几乎都成了建党和建军的纲领:1?规定红军的性质和任务;2?肯定党对红军的领导原则;3?明确军事和政治的关系;4?强调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5?确立红军处理军内关系、军民关系和瓦解敌军的原则;6?规定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7?论述红军政治工作的作风和方法。
红四军的思想和认识终于一致了,这真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大事。1930年1月,前线突然吃紧,毛泽东和朱德一道,指挥红四军打破了闽、粤、赣三省敌军的两次会剿。这首词就是毛泽东对红四军一个月急行军,最终化险为夷的回顾。
《如梦令》是小令, 6句,单调,仅33字,毛泽东充分运用了小令短小精悍的篇幅和明快的韵律,创作出了一首进行曲一般节奏铿锵的小词。首句“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一连用了三个地名,正确顺序是归化、清流、宁化,打乱顺序是为了音律的和谐,而“路隘林深苔滑”是为了突出行军的困难。首句看似平铺直叙,却白描出了一幅难以言明的生动画面:将士用命,千难万险如履平川,崎岖不平的山路也变得富有情致。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是自问自答,同样是短小精悍,斗志昂扬。说“直指”也就是直线前进,完全可以忽略地理的阻隔。最后一句最是精彩,“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战士手中的红旗被风展开,好像一幅图画。好了,全词就是这么多,我们可以想象到的却能无限地展开——红军在忽明忽暗的深林中行军,衣衫褴褛却精神焕发的战士死攥着军旗,旗杆与地面垂直,所以红旗才能被风完全展开。他们衣服被磨破的地方露出了遒劲有力的肌肉,他们的草鞋磨烂了满地的青苔,他们汗流浃背,他们不是在行军而是在用全部生命和力量奔向自由和胜利。
读完了这首词,我想:一幅蹩脚的图画,一段糟糕的文字和音乐给人缚上的是狭窄和死气沉沉的枷锁,是对想象的限制和扼杀,而优秀的艺术作品却正相反,它可以让人的创造和想象无尽地延伸。毛泽东的这首小令不正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