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青与绿林庚阅读答案(青与绿林庚原文赏析)

青与绿林庚阅读答案(青与绿林庚原文赏析)

青与绿是属于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古诗中常以青说绿。如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下面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关于青与绿林庚阅读理解的相关内容。

青与绿林庚原文赏析

青与绿

林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天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是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了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春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常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草与柳因为都涉及了春天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同时并见。柳树和春风是春天的代表,草则又与春天共其命运。

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草和柳并举,明春的信息首先体现为草与柳的变化。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的细叶又因为春天的到来被称为柳眼。

D.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

8.从原文看,下列有关青与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春晚绿野秀,证明了在诗歌中绿野不可能被称之为青野。

B.与重在表现具体现实的世界的绿相比,青似乎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意义。

C.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绿草又叫青草,碧就是绿,所以青和绿原属于相近的颜色。

D.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绿和青相比,青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诗词名句中的青与绿无关的一项是( )

A.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C.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青与绿林庚阅读答案:

7.B

8.A

9.D

【分析】

7.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曲解文意,柳树和春风是春天的代表错,依据原文第一段中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天共其命运可知,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

C项,曲解文意,诗中的细叶又因为春天的到来被称为柳眼错,依据原文第一段中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是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可知,它是春天到来的先兆;

D项,强加因果,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错,依据原文第三段中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可知,踏青不称作踏绿是因为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即踏青不只是看绿色,而是赏整体的春景,感悟春天的魅力,这才是原因。

故选B。

8.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证明了在诗歌中绿野不可能被称之为青野错,原文第三段中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可知,很少不代表没有一点可能性。

故选A。

9.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找出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内容。

D项,把酒问青天中的青不是指绿色,而是指蓝色。

故选D。

【点睛】

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青与绿林庚阅读答案 青与绿林庚原文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为大家提供参考帮助,想了解更多阅读理解的内容,请大家关注本网站。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