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薛华是唐代诗人王勃写给同乡好友薛华的一首五言律诗,抒写了诗人不满现实,感叹人生凄凉悲苦的情绪。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别薛华王勃阅读理解最新,希望大家喜欢。
别薛华①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1. 首联的穷字点明了什么样的送别环境?句中的两个叠词送送、 遑遑是什么意思?(5分)
2. 请简要赏析首联中送送遑遑二词的妙处。(6分)
3. 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 穷字表明路途遥远而艰难,四周荒寂,人烟稀少。送送的意思是送了一程又一程,诗人与友人依依难舍;遑遑的意思是分别后诗人想到友人踽踽而去,沿途问路,惶惶不安,令人无比牵挂。
2. 巧用叠词,具有音韵美。送送以为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彼此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遑遑想象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观念。
3. 相同: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
不同:《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辛苦等诗句,流露出诗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一洗送别诗的悲酸缠绵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表达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
【赏析】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王勃的《送薛华》印证了随园主人的这段话。此诗匠心独运,借写送别友人来抒写人生遭遇,既抒发对友人的深情,又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一方面极力抒写对友人同情与劝慰,另一方面也用以自慰自勉。一语双关的手法几乎贯穿全诗,多穷路、遑遑、独、悲凉千里道、漂泊等语句,既是艰险路途的真实写照,又是诗人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象征,真可谓丝丝入扣,字字切题。
写作此诗,王勃年仅二十出头。这位少年即负盛名、抱负远大的诗人,在政治上却屡遭挫折,怀才不遇。面对坎坷的人生际遇,王勃内心之苦痛,忧患之深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面对即将分别的挚友薛华,王勃悲从中来,以幽怨孤愤的肺腑之痛相倾:天地不仁,造化无力,使自己愿望破灭,前路迷惘,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以至陷入穷途之境。所以,品读此诗,决不能只停留在送别之路的漫长而艰险上,而要透过字面感悟诗人在短短的人生之路上所遭遇的不幸。一旦进入这一层面,思维随即升华,顿悟《别薛华》含意之隽永,内涵之深刻,意境之新颖,不仅可以感受到无尽的离愁别恨,而且还可以体察到作者悲凉的心境以及对世事无常产生的虚妄感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一方面是对朋友表达的拳拳真情,无论在人生路上我们怎样辛苦地奔波,彼此之间都会在梦中相聚;另一方面则抒发了对朋友和自己的前程怀着无限忧虑的怅惘之情,暗喻命运如同梦境一般飘渺难测,彼此都如在梦中由不得自己。
同是写送别,这首诗的色彩、风格、情感基调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相径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是何等豪迈的气概。而在《别薛华》中,那种冲天的豪气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痛彻肺腑的哀伤。一位曾经少年得志的英才在政治上如此坎坷,其人生际遇令人痛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薛华王勃阅读理解最新内容,希望对大家的阅读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诗词阅读知识,请多多关注本网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