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园春.长沙是高一新学期的第一课,为了更好的学习这篇课文的知识点,今天小编将这篇课文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3.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4.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5.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沁园春长沙鉴赏感悟
课文指津
1925年,国内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州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同进,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秋天,在湖南直接领导农民运动的毛泽东,离开湖南去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中途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礡,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诗人从万类霜天中以力透纸背之笔揭示出竞自由的自然奥秘,从而发出谁主沉浮的哲理性诘问,这是对宇宙,也是对社会的挑战,这就造成了不仅是美丽的,而更是深刻的诗的意境。
答疑解惑
1、这首词既写景又抒情,说说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1925年是中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一年。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导者,面对这样的形势,在途经他长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长沙的,重游橘子洲,为我们描绘了富有生机的秋色图。词中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绘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再展示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用一个竞字写出了生命的力量。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了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面对这样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
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与前面的秋景有什么关系?由赞美秋景到提出问题,其中内在的联系是什么?
提示:在前面描写秋景的基础上,诗人甩开了景,一下子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问题,由自然景物过渡到对社会的思考,这两者之间的相通之点就是以奋斗求生存。自然界中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生命的力量,何况我们有思想有壮志的青年?这一问,显示了青年毛泽东以下为已任的宏大胸襟。
资料剪辑
意象: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篇课文的笔记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