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第八册教案

第八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 一 课 时一、看图,导入 新课。1、示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哪儿知道的?2、老师介绍趵突泉。二、对照图画,初读课文。1、读课文,了解大意。2、自学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4、请学生放声读读课文,再对照看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句子,记下不明白的问题。5、请同学读课文,然后讨论分段。一写: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二写:依次描写了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的优美动人的姿态。四、巩固练习。1、 认真朗读课文。2、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第 二 课 时一、复习。背诵你喜欢的段落。二、小声朗读课文,思考。1、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那些美景?各抓住什么特点来介绍的。2、小组讨论。3、学生发言。4、师生共同回答。二、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三自然段。(1) 指名朗读。(2) 思考:看到大喷泉,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3) 用铅笔画出文中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4) 讨论重点句子:一年四季翻滚 你立定呆呆正眼去看 不由神秘的境界 泉上起了飘荡着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1) 自学:(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 读(3) 有的大鱼吐水雪白体会小泉的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4) 这么美的趵突泉在济南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并讨论。三、巩固练习。2 长 城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二、教学重难点。1、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2、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一、 导入 新课。1、 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2、 学生自由补充。3、 老师给以肯定。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1、出示第一幅图,(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3)小组讨论,并说说。2、出示第二幅图(1) 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2)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3、对照课文,读课文。(1) 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2)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三、小组学习,思考。(1) 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2) 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四、巩固练习。(1) 复习巩固本课生字。(2) 指导朗读。第二课时一、 复习。二、 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1、 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2、 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3、 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4、 学生发言。5、 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1) 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2) 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6、 全班齐读。7、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三、总结学习体会。1、感情去朗读课文。2、谈谈你的体会。四、巩固练习。1、 指导朗读。2、 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3 古 诗 两 首一、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三、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二、 学习第一首古诗。1、解题。介绍《春江晓景》这幅画。2、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华夏集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1) 学习生字词。(2) 理解诗句的意思。(3) 学生齐读。(4) 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5) 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3、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春景。哪些是画面上没有的景物。4、总结。三、 巩固练习。1、 读全诗练习背诵。2、 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 复习第一首古诗。二、 学习第二首古诗。1、解题: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江南春是指长江以南的春天的景象。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2、齐读古诗。3、学习生字词。4、理解词语的意思。5、请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试着想想诗中所描绘的画面。6、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三、 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江南春天的?写出了什么特点?(2)作者写南朝的寺庙多是为了什么?(3)指导朗读。四、 巩固练习。(1)同桌同学互相检查朗读和背诵。(2)小组内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西 湖 的 绿一、 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画面。2、想想作者抓住那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3、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4、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二、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 新课。1、出示西湖美景图。2、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西湖。二、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华夏集,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三、 学习课文。1、 学生分段朗读完课文后讨论:(1)作者为什么没说过西湖的一句好话?西湖不美吗?谈谈你的看法。(2)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应如何理解?(3)作者这次来西湖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4)作者去访灵隐具体写了几方面的绿?用笔把它画下来。(5)想像一下西湖的美景,并说一说。五、给课文分段。六、巩固练习。1、 边读边想像西湖的绿的美景。2、 体会作者表达的对西湖的赞美,对西湖的绿的喜爱之情。9 麻 雀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摇撼、无可奈何、绒毛、身躯、拯救、幼儿、浑身、搏斗、庞然大物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4. 从对老麻雀的描写中,体会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教学重点: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为母爱的力量。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 情景导入 ,初知形象上课开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极其投入地描绘:风呼呼地刮着,林荫道旁梧树沙沙作响,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大风吹落到了地上。此时,一只凶猛的猎狗龇牙咧嘴地慢慢地走近小麻雀。这是一只多么可怕的庞然大物啊!小麻雀它迷茫,它无助,它呆立在那里,危险正在一步一步向它逼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听老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师:听完录音,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二、 品读字句,体味形象(教学时,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1.体味猎狗形象放手让学生品读第四、五节后问: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理解庞大是什么意思,并从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悟出猎狗凶猛可怕的形象。)2.体味老麻雀形象让学生边读边讨论:(1) 看到这只凶猛的猎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是怎么做的?(2) 为什么用像一块石头似地落,而不用飞呢?比较句子。并指导有感情朗读。(3) 老麻雀真的一点都不害怕吗?(理解扎煞、绝望、尖叫的意思。)你想怎么来读这段话呢?(4) 是啊,老麻雀多么的勇敢啊!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疑问?你能把上面的情景读出来吗?(5) 在老麻雀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谁能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三、剖析结局,升华形象边读边讨论:(1)我们都被老麻雀这种勇敢的精神感动了,此时,课文里的猎狗怎样呢?(2)猎狗为什么愣住了又慢慢地向后退呢?(3)为什么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第二课时一、听写句子。1.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2.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绝望地尖叫着。3.在老麻雀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二、有感情朗读1. 自由朗读,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大声朗读几遍。2.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3. 分角色朗读。三、总结全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中升华老麻雀爱力无比这一主题。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吃 保护猎狗 小麻雀 老麻雀 我走近 嗅 落张开 露出 扎煞起 尖叫愣住 后退 准备搏斗 唤回 带走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

老麻雀

吓 拯退 救(母爱)吃猎狗 小麻雀10 猫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到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4.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新课猫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大家都很熟悉,有不少人喜欢猫,养猫。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生前也非常喜欢猫,养过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猫》就是他长期细致地观察猫写下的。课文是怎么写猫的?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二、 生自学生字词,并检查自学情况。三、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1. 课文主要写什么?2. 课文主要从几方面来写?四、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 自学存疑2. 小组讨论:(1) 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2) 作者为什么说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谁也不理,它什么样都怕,可又很勇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3) 作者是怎样把大花猫的特点写具体的?3. 指导感情朗读。五、 布置作业1. 练习感情朗读课文。2. 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1. 生字词。2.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大花猫的可爱。二、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1. 提问:大花猫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它又有什么特点?2. 自主读书、思考。3. 组内交流。4. 班上汇报。5. 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这一特点的?6. 组内交换意见,并指名汇报。7. 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句子,给大家读读。8.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三、 回顾全文,体悟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1. 点拔: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一样。文中有许多语句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之情,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2. 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猫写得如此逼真?四、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 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3. 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日记。

11* 雪 猴学习目标:1. 认识本课4个生字。2. 朗读课文。默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还舍不得那些雪猴的原因。教学重点:从聪明、可爱的猴子与边防军人的友好相处的真实、具体描述中,体会边防军战士热爱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的情感。教学难点 :了解雪猴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 揭题二、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展示自学提示:1. 雪猴有哪些特点2. 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三、 合作研讨1. 组内交换看法,组长加以归纳、整理。2. 以小组为单位发表意见。(1) 短文写了雪猴哪些特点?(2) 为什么边防战士服役期满,还舍不得那些雪猴呢?(展示表格)军人 雪猴出操洗脸刷牙操练从单杠上摔下来上课(3) 点拔:除了这些描写,课文的哪些地方还能看出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情谊?(4) 感情朗读全文,体会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感情。(5) 结合课文内容谈收获。四、 延伸拓展课余时间,找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书或图片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五、 板书设计 :11* 雪 猴

给新客人送礼物与战士友好相处 摹仿、关切、同情 舍不得预报天气

12* 鸟 情学习目标:1. 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了解课文内容,从我对喜鹊小花照顾、爱护中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从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常听人们说狗通人性,可你是否知道鸟通人性吗?今天读了《鸟情》一文,你就明白。二、 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三、 合作探究课文内容1. 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2. 小组合作研讨:(1) 为什么儿小花有这样深的感情?(2) 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人类应该怎么做?3.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小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四、 结合实际,升华情感平时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和它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请举个例子说一说。五、 读写结合,培养能力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要表达出你俩之间的深厚情谊。六、 板书设计 :

我:捉虫 看护 摔进屋里12*鸟情喜鹊:伴我左右 随我上学

13倔 强 的 小 红 军一、 教学目的。1、 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2、 注意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涵的感情。3、 体会课文对话部分人物说话的语气。4、 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 教学重难点。1、 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2、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陈庚同志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三、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 一 课 时一、 导入 新课。1、 学生简单介绍二万五千里长征。2、 引入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