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难句解析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难句解析

1、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

一百年前的今天紧扣文题中逝世一百周年,巨星陨落比喻伏尔泰的溘然长逝,高度评价了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

2、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势力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3、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

一个世纪指伏尔泰所处的那个风云激荡的18世纪。后面的句子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很好地为世纪作了逻辑上的阐释。同时,世纪一词还包含着伏尔泰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思想整整引领了一个世纪的深刻含义。职能与使命照应前文的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4、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伏尔泰出生于1694年,正是所谓的伟大的世纪的路易十四的世纪,也是封建贵族和高级僧侣联合专制的势力最盛的世纪。所以说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伏尔泰卒于1778年,之后不久的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推翻了。所以说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5、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

一连串的排比,歌颂了这场伟大战争的意义。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富有耐人寻味的意义。思想理智正义反压迫等词,都蕴涵着启蒙运动的精神实质,即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伏尔泰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著作和思想,还包括他积极投身现实的、为一个个受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他为西尔旺和蒙巴伊斗争,如同他为卡拉斯和拉巴尔斗争;他承受了一切威胁,一切侮辱,一切迫害,污蔑,流亡。正是思想启蒙与现实关怀,使得这一仗是响当当的一仗,是一场伟大的战争。

6、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

高处不胜寒,这忧伤,也许来自一代精神巨人缺少知音的孤独,也许来自改造社会与人心的艰难的体悟,从更人性的角度对微笑进行了剖析。

7、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是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与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8、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揭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9、让他们面对策划战争的君主王朝,公开宣布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

前文中培育良知,教化人类里的良知与教化就是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是认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的关键。在启蒙运动之前,西方人还活在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的阴影之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虽然对其有所冲击,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摧毁神权和王权的强大统治,人的尊严还未能真正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放到人的理性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然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他才在演说最后大声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10、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势力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极其巧妙地呼应着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