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唐睢不辱使命》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唐睢不辱使命》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睢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唐睢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文中虽然只有他的两段话,却不难看出他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是有认识的,如何应付也早已成竹在胸,因此,在这场面对面的交锋中,他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当秦王以轻寡人相责难时,他立即坚决予以驳斥:否,非若是也。不仅如此,为了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他有意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毫不惊慌,而是以非凡的机锋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辞,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待到最后说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挺剑而起时,秦王就只剩下长跪而谢之一条退路了。这一场斗争,表现了唐睢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在文中,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他开始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时,就用了发号施令的口气,所谓其许寡人,就是一定要服从他,不得违抗,实际上是把一个明显的骗局强加于人,表现出十足的骄横。在会见唐睢时,劈头就是严厉的质问,而且不容对方分说,就立即炫耀起自己灭韩亡魏的武功来,透露出他完全可以用武力来吞并安陵的意思,但由于还想兜售易地的骗局,又虚情假意地称安陵君为长者,用不错意来麻痹对方,显得极其狡诈。这样软硬兼施之后,又进一步向唐睢施加压力,以所谓逆寡人轻寡人大兴问罪之辞。短短的几句话,其盛气凌人之态触目皆是。待到唐睢表示了不易地的强硬立场后,他不顾刚刚说过的好话,立即进行战争恫吓。但他错误地估计了这个小国使者的反抗程度,所以当唐睢反过来问他什么是布衣之怒时,他还说什么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依然是一副骄态。直到最后唐睢挺剑而起,他才气焰顿减,色挠,长跪而谢之,并极力称颂唐睢的胆识。

可见,在文章中,唐睢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