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之二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2、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关键文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结合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结构,分析第一二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板书:刘和珍)。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在刘和珍的板书前加记念,在后加君。)

二、指导预习

1、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洗涤(dí)惮(dàn)攒射(cuán)长歌当哭(dàng) 尸骸(hái)喋血(dié)杀戮(lù)殒身不恤(yǔn)(xù)

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3、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4、划出课文中的疑点。

三、研习新课

1、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教师板书:

1、介绍写作缘由。

2、交待写作目的。

3、回忆认识过程。

4、抒写惊愕、义愤。

5、叙述遇难经过。

6、总结经验教训。

7、热情讴歌赞颂。

2、集体阅读一、二部分,讨论:

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

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

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的原因。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杀人者个个脸上带着血污,依然在横行。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的人们,该怎么办呢?三一八虽然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提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要写一点东西,揭去许多东西的人相,让人们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间有必要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

四、作业

背诵一、二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二至五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二部分

那些词语突出表现了赞颂猛士的情感?

敢于、怎样。

二、让一名同学读第三部分,要求同学们考虑并回答记念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教师先联系课文开头写刘和珍的内容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然而是一个重转,强调销行寥落中她预定全年的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需要勇气。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真理的渴求。

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分析第三部分第2段的内容: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此校长是杨荫榆,是依附于军阀政府势力镇压学生运动的罪魁祸首,刘和珍勇于反抗,表现了她嫉恶如仇、勇于斗争的精神;和我见面,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表现了刘和珍的善良与和葡;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现了她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集体阅读第四、五两部分

重点抓住第四部分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和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瀑徒这两句;在第五部分重点抓住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确是死掉了和第3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明确作者意在讽刺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野蛮暴行,使历史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

四、小结

作者记叙刘和珍的事迹,表现了刘和珍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刘和珍被枪杀的无限悲痛之情,交待反动文人的中伤,追叙刘和珍的遇难情景,抒发了作者痛悼死者,痛恨杀人者的悲愤之情。因此,作者就以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着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相结合这一文章中心安排了文章几个部分的内容,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五、布置作业

阅读第六、七两部分内容,探讨其深刻含义。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六七部分,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讨论分析课文第六、七两部分

1、第六部分,作者用煤作比喻,是从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全面评价三一八事件的──徒手请愿不是一种有效的斗争形式,为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

2、作者运用陶潜诗句的理解: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友、爱人的悲悼这也就够了,因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一定很大,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

3、集体阅读第七部分的内容,重点讨论第2段的第2句话。

明确:这是个单句,主语是事实,谓语是为,宾语是明证。作者通过这一单句高度评价了烈士死难的意义,讴歌了刘和珍等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

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教者在充满激情的朗诵后,明确这一段中的两层意思:

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进而明确,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这一段文字寥寥,却充满着感奋之情。

5、文章是写完了,然而,言已尽而意无穷。作者以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作结,请同学们背诵文章的第一部分,考虑与开头一部分中哪句话相呼应。

明确: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三、重点理解关键文句的旨意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明确:根据上文,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在这白色恐怖下,人们还怎敢说话呢?但沉默后的结果将会怎样?作者列举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

3、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明确:中国人泛指中国人。向来、不惮、最坏等词语,表明作者对自己的观点的执着和自信。

四、总结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发为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死难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的大体脉络。

板书:

感情线索:悲、愤、激励。

五、布置作业

1、下列加粗汉字注音依次正确的一组为:(B)

桀骜 赁屋 屠戮 浸渍

A、jiàng lèn chuō zì

B、jié lìn lù zì

C、jiè lèn lù zé

D、jié lìn chuō zé

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选自:(D)

A、《二心集》

B、《华盖集》

C、《且介亭杂文》

D、《华盖集续编》

3、理解下列语句,然后回答问题: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⑴ 这一段话的中心是什么?

指出烈士死难的重大意义。

⑵ 句与句之间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第一句说中国姑娘在去年女师大事件中所显示的英勇气概;第二句说她们在这次三一八惨案中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所包含的意义;第二句是小结烈士死难的意义。

⑶ 至于明证了一句中的主、谓、宾语依次为?

事实、为、明证。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