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是不设喻,不比拟,不烘托,纯用朴质的语言来表现事物的特征,使人感到真切可信的一种描写。它可以是简笔勾勒,也可以是精心描绘。它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本文描写金岳霖先生的个性,就是通过精心的细节来展现的,但其语言又相当精练,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鉴赏1:
第二段,写他的穿着打扮。常年戴一顶呢帽,帽檐压得很低,进教室也不脱下,还有一片白、一片黑的眼镜和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姿,集中笔墨突出了一个怪字,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鉴赏2:
第九段,写他在课堂上捉跳蚤一事。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哪里有捉跳蚤还要大肆宣扬,并且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的?这种做法,大约只有在魏晋时代的士大夫那里才会有的。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趣味性,作者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只是照直说来,给人留有阅读品味的余地。
鉴赏3:
第十段,写他养斗鸡,并非为了去斗,而是共桌而食。那鸡头伸到桌上来的场景,令人忍俊不禁;不是正襟危坐的同教授谈天论地,而是搜罗大梨、大石榴去跟教授的孩子比赛,输了,再去买,足见先生童心未泯,童趣盎然。
鉴赏4:
第十一段,写金岳霖与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这些语句中间没有可有可无的文字,而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经凝聚在字里行间了。
写他在大名鼎鼎的北京饭店请客,而且兴师动众,为的是纪念自己非常欣赏的已故老朋友林徽因女士的生日,在常人眼里,难免有些唐突,而正因有此举,才显出金先生为人的天真、坦荡和重感情。
鉴赏5:
第十二段,写他遵照毛主席的话去接触社会,这个平素深居简出的、已经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坐着平板三轮车在王府井大街一圈一圈地转,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这个细节可谓引人想像,意味深长。
有人说,写人物,事件易得,细节难求。本文选取的几个细节,只是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没有全面、完整、连续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真实典型,如同几个精彩的摄影镜头,于细微处见精神,可以说繁花灼灼,摇曳生姿。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鲜明、血肉丰满。
细节虽然重在一个细字,但切忌繁琐,本文的语句都很短,平实而有韵味,自然而然,不造作。描述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辟,从不拖泥带水。粗看不见精彩,须细品才见功力。你品味出来了吗?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这样极精彩的白描,也是精心而简练的描绘:吴敬梓写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刻画人物之吝啬;曹雪芹写刘姥姥赴宴时一语逗起的哄堂大笑,描摹人物之憨厚;鲁迅写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卖弄茴字的多种写法,迂腐之态毕现;写他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把孔乙己追求功名、惟恐失去读书人身份的内心世界揭示得十分深刻。
你还能想到哪些经典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