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寻找时传祥》语言特色

《寻找时传祥》语言特色

1、深刻表现感情的标点符号:

本文中引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用得较多,它们都很好地表达了说话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引号:

他们死于同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

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

很快,一张国家主席与掏粪工诚挚握手交谈的照片传遍了大江南北,于是就有了掏粪热。

文化上的引号表明了一种讽刺和愤慨之情,国家主席与劳模竟死于文化的革命,是多么滑稽的事,这分明是野蛮的革命啊!作者那强烈的嘲讽与愤怒之情,通过引号很好地表露了出来。

转折上的引号,表明了作者对当代人忘记劳模、缺乏敬业精神的深深的忧虑。

掏粪热上的引号,表明了作者对那一场面的赞扬,对那个以掏粪为荣的时代的向往。

⑵感叹号,问号:

知道吗?那时咱这北京也有一种‘热’,那叫‘义务掏粪热’!

这句话中的问号和感叹号,充分表达出了说话者的自豪之情,以及对那个时代的留恋之情。

一天不搞卫生谁受得了?今天,人怎么这样?!

句中的第一个问号是反问句,用肯定的形式强调否定的意思:一天不搞卫生谁也受不了。强调掏粪工对社会的重要性。第二个问号和感叹号连用,既是反问又是祈使,还有谴责:你们怎么变得如此蛮横?你们不能这样对待环卫工人,你们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

2、用数字说话:

本文语言运用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列举了许多数字来证明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

1990年,北京环卫系统招工,应招278名,实招181名;1991年又一次招工,办的是专场,计划招200名,只有67人报名,实招32人;1992年专场取消名额限制,多多益善,结果报名15人,实招3人!待到1994年,前两届招的213人走的走调的调,只剩下24人

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只为了说明一个事实:人们看不起环卫工人,愿意从事环卫工作的人越来越少。而作者对这种现状和思想倾向则十分忧虑。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