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有趣的汉字》教案之二

《有趣的汉字》教案之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表、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古人造汉字的有关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猜字

(1)出示课件。(甲骨文的马字)

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这是马)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创造的文字。谁知道叫什么?(甲骨文)

(2)出示甲骨文课件,教师适当讲解。

2.课件出示教材p20中的图。

请你们看一幅图画,发现什么了?

(1)我发现图上有两个人在走,旁边的字像两个人字。

出示课件从叠在两个人身上。

(2)我看见一个小孩靠在树旁休息,旁边的字像一个人靠在树旁。我觉得那个字像休息的休。

出示课件:休,亻叠在小孩身上,木叠在树上。

3.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4.读课题,说说有趣是什么意思。

二、读文识字

汉字怎么有趣?你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读课文、识字。

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记住这个字。

(2)找找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看看课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利用课件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

①小老师教读

②学生轮读

(2)课件出示本课的认读生字。

①学生轮读

②游戏巩固生字

三、读文,初步了解汉字有趣的造字规律。

1.这课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四)

2.请四名同学读课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汉字怎么有趣?

3.小组交流,说说汉字怎么有趣。

4.集体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读、议一、二自然段,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规律。

①从第一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写字象画画。

②从第二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是用图画出事物的。

③课件演示山、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很有趣。

④教师贴用图画出事物

⑤指导朗读一、二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⑥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知道古人用图画出事物的还有哪些字?

(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了解会意字的造字规律。

①通过读、议学生知道有些意思画不出来的时候,古人就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造出一个新字。

②演示课件鸣、休的造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会意字也很有趣。

③教师贴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④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⑤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这样造出来的?

(3)小结谈话,齐读第四自然段。

(4)总结谈话,分角色朗读全文。

①通过元元和爷爷的对话,我们知道了两种有趣的造字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教师指板书)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感悟汉字的有趣。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毛字。

(1)课件出示毛,让学生仔细观察毛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竖弯钧从竖中线的左边起笔。

(3)学生练习书写毛。

2.指导书写笔。

(1)出示实物毛笔。问:笔头、笔杆都是什么做的?然后课件出示毛竹。

(2)让学生说笔字怎么写?课件出示笔。上边竹字头,下边是毛,合在一起就是毛笔的笔。

(3)学习新偏旁竹字头。

课件出示⺮,和竹比较,哪些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4)课件出示毛和笔,让学生观察毛和笔这两个字里的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习书写笔字

3.指导书写元、太、字、写、示。

(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

(2)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把这几个字写好看。

①元和示进行比较。

元字第二横稍微向右上斜一点,竖弯钩从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又处稍向上一点起笔。

②写与字进行比较。

a写的偏旁是秃宝盖,提醒学生注意秃宝盖与宝盖头的区别。

b写的第四笔是竖折折钧,注意这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书写。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字,并进行评议。

〈附〉板书

1有趣的汉字

山羊

用图画出事物

鸣休

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