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蛇者说【名师名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难点、重点分析]
1.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分析:这篇课文可分三部分。第1段为第1部分,交代捕蛇的缘由。第2~4段,通过与蒋氏的对话揭示赋敛之毒甚于捕蛇。第5段为第三部分,点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缘起访查询问感情的顺序来写的。
2.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以哪件事为主?
分析: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之危险和赋敛之毒害,以写后者为主。
写赋敛之毒,是通过捕蛇和纳税两件事的对比,用蛇之毒衬托出来的。两件事又是主要通过访问蒋氏得知的。
3.课文是怎样运用反衬手法卒章显志的?
分析:文章形象介绍永州之野产异蛇,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但永州人却争奔走焉,这一矛盾现象,就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接着作者通过一个典型人物的身世经历,解剖了这一奇怪现象的本质。蒋氏已三代人得到捕蛇的好处,但说起来却甚戚;作者建议他免去这种苦差,他却汪然出涕,于是通过他的诉说,我们看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社会黑暗图画,这是以捕蛇来反衬赋敛之毒。在蒋氏的谈话中也处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斯役(捕蛇)之不幸反衬复吾赋之不幸,用蒋氏独存反衬乡邻非死则徙,用自己能弛然而卧反衬乡民之鸡犬不宁,用一岁之犯死者二反衬乡邻的旦旦有是等。经过层层反衬铺垫,作者最后感叹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卒章显志,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主题思想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4.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1)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文中写了毒蛇和赋敛之毒两方面的内容。而写毒蛇之毒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比来突出赋敛之毒的。
例如,在第1段中,作者着力去写毒蛇之毒、捕蛇之险,但因献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所以永州人就争相捉毒蛇。通过这一对比,已暗示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