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后记-教学教案教案示例之三《六国论》教学后记苏洵的《六国论》为传统名篇,历来选作教材。这次教学《六国论》拟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个角度,作些试验。在方法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学。教学设计:学习《六国论》,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因此要提供一些历史材料,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同时再介绍学生读一些其他人评论六国的文章,可以进行比较。为此,我们除课文外,提供以下参考材料和补充教材:(一)关于历史方面的材料:七国兴亡概述,北宋政治外交概况(从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中国通史》中摘编)。这些材料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情况,便于理解课文内容。(二)补充教材:苏辙《六国论》(见《栾城文集》,《古文观止》曾选入),李桢《六国论》。这两篇文章也是针对六国破亡的历史来发议论的。三篇《六国论》论述对象相同,而观点各异,学生读后,可以通过比较,展开讨论。为了便于学生自学,对两篇补充阅读的《六国论》,教师先作了批注。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作扼要讲解,着重理清文章脉络。在学习课文、补充教材和参考资料后,进行写作指导,讲授论事的知识。目的是把感性材料提高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知识指导写作实践。写作前出些思考题作为启发。思考题多一些,以利打开思路。每人被指定一题写文章,也可以自由选题多写。有的多选几题多写几篇则受到鼓励。写作后组织交流,最后教师小结。小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关于战国历史。说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秦并吞六国是侵略,反抗侵略是应该的。(二)关于古人论史。说明历史是一面镜子,古人论史多借古喻今,对古人的观点应批判吸收。今天论史,可以古今有所联系,但要适当。(三)关于论说文的写作。强调要提高分析能力,注意解决说不出、说不清、说不透的问题。教师小结时要根据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来谈。教师讲授和同学发言交流时都要求学生作笔记,这也是一种听和写的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可各有侧重,但都着眼于智力、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综合体。教时安排:指导学生自学(二教时):抄读苏洵《六国论》,借助工具书铨释课文;朗读课文(范读听读,领读跟读,自读等);阅读参考材料及补充教材;提出问题。这两节课的目的是为以下学习打好基础。猜你喜欢《狼》说课稿 12-01《狼》教学反思范文 12-01《狼》导学案设计 12-01七年级下《狼》教学设计及反思 12-01人教版七年级下《狼》优质教学设计 12-01蒲松龄《狼》教学设计 12-01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基础知识复习 12-01八年级下期基础知识复习:拼音 12-01人教版八年级下《醉翁亭记》课文 12-01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原文 12-01热门预览九年级语文上《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12-01小学五年级《走遍天下书为侣 》优质教案 12-01二年级语文《窗前的气球》最新教学设计 12-01有效指导朗读,促进自我感悟──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 12-01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实录 切磋琢磨 乃成宝器 12-01《蟋蟀的住宅》导学案设计 12-01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3 11-30精彩的马戏说课设计 创设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 促进语言的发展 12-01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12-01人教版五年级上《走遍天下书为侣》说课稿 12-01欢迎使用华夏集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