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

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

《语言是条流动的河》(笔录分类:经典讲堂05年5月14日上午,《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先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与大家一起探讨美丽的汉语言文字。郝铭鉴先生从一封来信讲起,详细地阐述了语言在形式、内容、规则三个部分的演变形态,从精化意识、审美追求、经济原则、创新驱动四方面对语言的变异进行了文化分析,提出了我们应该采取的语文立场。

从一封来信说起1995年,刚办《咬文嚼字》不久,我们收到一位着名作家的来信。他建议在刊物上改变一个词的用法烟花。他说,烟花历来只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和春天有关,一个是和色情业有关,现在我们却把烟花等同于焰火。烟花爆竹这个说法,翻开报纸,每天都能看到。

我翻遍了手头所有的工具书,烟花这个词确实只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阳春美景,李白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句;一个是从事色情业的女子,谈到妓院,总会用到烟花。可在实际生活中,烟花已经等同于焰火,并且烟花使用的频率远远超过了焰火,连我们政府的文件中也使用烟花,当时正好有个文件便叫《禁止在城市中燃放烟花爆竹的通知》。

这说明语言是在变异。烟花原来只有两个意思,现在烟花已经有了第三个义项。

语言是怎么变异的有语言就会有变异,变异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语言变异大致上有形式、内容、规则三种形态。

杀字有25种写法唐朝诗人贺知章写过《回乡偶书》,总共两首,其中一首的开头两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毛泽东曾经考证过贺知章的生平,说他于天宝三载即公元774年回老家,这时已经86岁了,离开家乡50多年。一个人离开家乡50多年,在京城做官,怎么可能乡音未改呢?仔细体会一下,可发现诗人是想用乡音未改(小改)来突出鬓毛衰(大改),这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手段。

语言学家陈原在香港作演讲,用的是广东话。他一开始就声明他说的是50年前的广东话,是广东话的语言化石,在座的各位可能听不懂。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他对语言的变化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其实这种变化,有时不仅仅是乡音的变化,而纯粹是文字读音的改变。比如我们说,印第安民族是美洲的土着居民,现在我们说土着读tuzhu,但是,你要是翻翻50年前的工具书,它读tuzhuo!土着(tuzhuo)就是当地居民和生活的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着是粘着的意思。可现在我们还有谁说tuzhuo呢?可见他的语音已经开始变化了。

除了读音的变化外还有字形的变化。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一种符号,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汉字是由点、横、撇、捺组成的,这样的结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汉字中的很多异体字,就是汉字字形变化留下的痕迹。孔乙己说回字有4种写法,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实际上,汉字写法最多的还不是回字,杀有25种写法。

所以,现代汉字规范提出了四定定量、定音、定序、定形,今天的定与过去的未定,就是一种变化。

上海搞过一次语言文字大赛,就有一个题目:象字的笔画有几画?有人说11画,有人说12画,还有人说13画,这个象字规范的笔画是11画,而它过去的笔画是12画,新旧字形是不一样的。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和读音、字形的变化相比,词形变化更为明显。异形词同样的读音,但写法不一样的词大量存在。比如说飞黄腾达,过去写为飞黄腾踏;信口开河,过去写为信口开合;每况愈下,过去写为每下愈况,这都是词形变化的结果。我读书的时候老师强调,莫名其妙的名不能写成明,故步自封的故不能写成固,名副其实的副不能写成符。今天,以规范着称的《现代汉语词典》也出现了名符其实、固步自封、莫明其妙等词,承认了这些词形的合法地位。

七月流火是凉还是热除了形式变异之外,还有内容变异,即词汇的意义在变化。比如七月流火,语文报刊一直在批评。七月流火指的是天气开始变凉了,你怎么能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呢?《诗经》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是大火星,当这个大火星向西偏移的时候,这时天气就开始变凉,是个天文特征。凡是讲到七月流火的时候,就要准备寒衣了,所以说是九月授衣。但是两千多年以后,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火是大火星呢?现在我们看到七月这两个字,联想到的早夏天到了,从流火两字,感觉到的是热力像火一样倾泻下来。所以,七月流火就成了表现酷暑季节的时尚词语。

再比如说空穴来风,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出现过,也很让人头痛。空穴来风来源于宋玉的《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枳树弯了,鸟就喜欢来做窝,墙上有洞,风就很容易吹进来,这是生活当中很常见的现象,用来比喻事出有因,但在今天则变成了无中生有。这样的一种变化,作为语言研究者,辞书的编撰者,你该怎么看待?是一味的排斥、否定,还是研究其中的规律,作出合理的解释?

内容的变异还包括它的色彩意义。就拿咬文嚼字四个字来说,历来都是贬义词,表示迂腐、僵化、固执。但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的文化环境,是很多文化人视文化为儿戏的浮躁心态。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强调咬文嚼字,便是在提倡一种文化精神。同样一个词语,不同时代有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很德国和非常女人

游戏讲究规则,语言表达也要讲究规则,凡是不符合规则的,我们便称它为病句。比如,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现在形容词带宾语的现象太多了。到上海大街上看看,到处有清洁上海的标语、广告中有美丽你的一生的广告词曾在报纸上看到过一个标题如何敏捷学生的思维,这里的清洁、美丽、敏捷都是形容词。

再比如说,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但现在这样的说法很多。你走到酒吧、饭店去,服务员会跟你说:我这个啤酒很德国、很德国。这种用法在表现时尚的文艺小说当中更多,比如十分小资、非常女人、极其阳光这跟过去的语言表达规则都不一样。规则遇到了挑战甚至遭到了颠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说法。

精确优美简洁新颖社会生活在改变,语言也在随之改变,可以说,语言是生活的折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过,随便挑出一行诗来,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时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言。然而,造成这种语言不同的动因是什么?我分析有以下几点:一是精化的要求,二是美化的要求,三是简化的要求,四是创新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求精、求美、求简、求新。

从爱滋病到艾滋病

语言作为工具,其功能是沟通和交流。茶壶里煮饺子吐不出的状态是很痛苦的。要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知识,除了掌握表达的技巧外,还要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当现有的语言材料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时,变异就成为必然。

还是烟花这个词,原来的叫法就是焰火。应该说这个名称是准确的,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要用烟花?这与其制作技术有关,现在我们看到的焰火在空中的状态就是一朵朵色彩艳丽的花。天花乱坠,烟花这个词更形象更直观。从焰火到烟花,这种改变已得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认同。

翻译词从出现到定型,往往也有一个精化的过程。艾滋病,最初用的是爱滋病,因为人们认为这种病与情感和性有关。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实不完全是性的问题,用艾滋病更加准确。这反映了我们对艾滋病认识在深入。

明日黄花这个词,表明事物过时了,但人们往往写成昨日黄花。这里追求的不是言必有据,而是言必有理。因为明日黄花脱离了苏东坡诗的语境,成为可以独立运用的语言材料,反而不如昨日黄花明确清晰。由明日黄花到昨日黄花是一种符合人们认知心理的调整。

夫妻肺片与中关村

人们在说话时,不仅追求准确、流畅,还要说得感人、有美感,这就促使人们对语言材料的原始面貌进行整修,以达到美化的效果。通常有三种美化的方法:

一是化俗为雅。鲁迅刚到北京时觉得北京的地名很美,什么丞相胡同、贵人关,后来才知道当地原地名称为绳匠胡同、鬼门关。中关村很有名,我去过那里很多次,以为那里应该有个关,后来偶然一次机会和社科院的老同志聊起来,才知道原本叫中官村,中官就是以前的太监,这个地方原来是葬太监的。易官为关,不仅抹去了太监的色彩,还让人感受到了雄关的壮美。

四川有一道很有名气的菜叫做夫妻肺片,吃过的人都知道菜里没肺。原来是一对小夫妻,家里很穷的,常常用人家宰牛剩下的边角料拌成凉菜拿来卖,人们给菜起了名字就叫夫妻废片。卖了很多年以后,参加合作组织,有关人士把它改叫夫妻肺片。这些都是把名称加以美化。

二是避凶求吉。民俗文化中有很多,比如我们知道筷子以前叫箸,可船家不希望船住,而是希望它快,于是住就变成了筷。有种病叫心肌梗死,但医生和病人都不太愿意提到死,于是变成了心肌梗塞。这其实与医学无关,而是反映了一种社会心理。

三是变冷为热,体现一种人文关怀。过去,把肢体残障者叫做残废,现在文明程度提高了,不再这样称呼,改称为残疾人士,表达了对人格、对生命的尊重。

手机与减肥

经济原则也是变异的动因之一。所谓经济原则就是用低成本获得高效率,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意思,用最简单的词表达最深刻的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言简意赅,词约意丰。另一方面,则是为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把晦涩的词变为通俗的词语使用。

在汉字改革中,与字形有关的三次大动作是汉字简化方案、异体字整理和汉字字形整理。这些改革使汉字符号系统更精炼,更加方便使用。

从词汇角度看,有明显趋简现象。手机的准确名称是蜂窝式移动电话机,但生活中没有人这么说。虽然出现过大哥大、移动电话等等名称,但最后人们还是选择手机,这说明了简单的受欢迎。现在,电视里。生活中还出现了张局、王队这样的称呼,也是简化的产物。

拔苗助长以前的说法是揠苗助长,但为了降低学习难度,现在成了拔苗助长。

真正的创造是不重复,同样的意思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达。比如宋楚瑜到上海时说了一句上海方言:邪气开心。可这句方言已经是50年前的说法。当时确实讲邪气开心、交关开心,但后来讲老开心、瞎开心,最新的说法是不要太开心哦!

减肥一词就经历了瘦身、舍宾、美体、塑身等演变。我们说了几十年的动画,现在人们喜欢叫卡通,这说明新鲜的东西更有挑战性,审美疲劳到处存在。

压轴戏不是最后一出戏当然,要避免盲目改造。信息的断裂、望文生义和盲目改造,都使词义发生弱化,从而发生偏向,最后产生差错。这中间有些约定俗成的词语已经无法改变,造成了消极的语言现象。

比如压轴戏,就是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搞错了。在戏曲中,最后一出戏是轴子戏,以武戏为主,因为性急的人要走了,热热闹闹板凳砰啪,而倒数第二出戏则叫压轴戏,唱念做打,也是最精彩的一出。但这种误解已经很难改变了。

惊艳这个词,是说张生看到崔莺莺的美貌惊得话也说不出了,是张生惊艳,而现在则变成崔莺莺惊艳了。上海一家报纸,标题是库娃惊艳上海滩,是库娃让上海人惊艳呢还是上海让库娃惊艳呢?让人费解。

我们应该采取的语文立场首先,既然承认语言是条流动的河,就要承认其变化,树立与时俱进的语言观。其次,语言既然是条河,只能在河道中流淌,用语要讲规范,按规律使用汉语,不然,就达不到正确使用语言的目的。

所以我们要纠正错误用法。在杭州,我也看到一些不准确的用字情况。西湖边的白居易纪念像旁有说明文字,说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但却把刺史写成了剌史,剌是乖戾、不合情理的意思,显然是写错了。

老字号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里,有一段关于中医的说明,辨证施治写成了辩证施治。辨证缘于中医,辩证则缘于哲学,不可混为一谈。

有些差错和误用现在已经很难纠正,我们应该有点挽狂澜于既倒的精神。比如腊梅和蜡梅,多数人都以为肯定是腊梅,腊月里开的梅花。但我编《花经》的时候,所有的园林专家都用蜡梅。蜡梅,花形似蜡,花香似梅。黄庭坚和李时珍都提出过应该纠正这个错误。

学校里常见的一句话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对仗的角度看,苦作舟和勤为径,不搭配,应该是勤为胫才通顺,舟和腿都是一种工具。

同时,积极变异也并不等于目的好效果就一定好,还是要从语言的实际出发。某省的天气预报说明白有雨,本来是想说明天白天有雨,一经济结果是你明白了我不明白。

虽然现在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已经很多,但不可以无边无际地走下去。在一本刊物中,我查到了37句这种用法。有些可以让人明白,可有些诸如十分章回小说、很水果的脸就难倒人了。很水果的脸,指的是脸的颜色像水果呢,还是形状像水果呢?水果也分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呀!

语言变异也需要过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社会语言运用的规范和准确。

总之,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在我们的生活中哗哗作响。让我们沿着河岸去观察、去考察他的千姿百态吧!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